第二天的报纸上刊登了具体战果,八路军歼敌五千,俘虏一千,击毁汽车一百辆,大车二百辆,缴获坦克装甲车汽车马车等七十四辆以及大炮一门,炮弹两千发。
陈子锟回到公馆,将手中中央日报丢在茶几上,外面传来鞭炮之声,是市民在自发庆祝平型关大捷。
刘婷走过来拿起报纸,头版套红印刷,也是平型关大捷的字样。
“战果卓著,你相信么?”刘婷道。
“国军战术呆板,硬冲猛打,屡次剿共都败在红军手里,共产党人打仗还是很有一套的,不过歼敌五千,略微夸张了些,但水分也不会太大,想必共产党人还没学会国军虚报战功的本事,再说,我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陈子锟道。
刘婷点点头:“是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军心民心。”
第二十一章 校场上的队列
是啊,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军心民心了,淞沪会战连惨胜都谈不上,战略上总体是对的,但指挥错乱,矛盾百出,组织不力,效率低下,中国军队从上到下都没有进行海陆空立体作战的经验和手段,只能拿人命往上填。
这也难怪,连统帅蒋介石也不过是日本振武士官学校的学生,黄埔军校只是速成学堂,政治课为主,军事课科目还停留在欧战水平,统帅无能,累死三军,好不容易练出的德械师就这样毫无意义的成了炮灰。
“模范十七师已经伤亡超过三分之一了,小勇在前线也挂了彩,要不要把他调回来?”陈子锟问道。
刘婷摇摇头:“这个要问他自己,我不能替他做主。”
陈子锟看着窗外,细雨霏霏,入秋了。
江东省城大校场,第一批补充兵整装待发,模范十七师打了一个月损兵折将,陈寿不得不从省内各部队调派精兵补充增援,这批士兵有三千人,穿戴打扮不如第一批,戴的是早年进口的美式托尼钢盔,背的是1917式步枪。
没有阅兵式,没有豪言壮语,补充兵默默出发,冒雨行进在中央大街上,秋日的街道有些萧瑟,不少人家已经接到阵亡通知书,全城处处缟素哭声。
淞沪前线,连长刘骁勇迎来了他的第一批补充兵,一共五十人,都是打过仗见过血的老兵,老家伙们拽得很,对年轻的连长爱搭不理的,动不动就是:俺们战上海的时候你小子不知道哪里玩泥巴呢。
真正的战场上,是不讲资历和军衔的,服人要靠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