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马与梁金柱开始正式上书,晒盐出来了,生生折腾了很久,才正式投产的。再次主动要求朝廷征税,出盐成本很低,因此要求朝廷每斗盐征十文钱的税。奏折写得不大好,但写得很详细,甚至标注了成本,大规模生产,每斗盐有可能只需要两三文钱。再加上朝廷征收的十五文钱税,包括运费在内,运到关中,也不过二十五文钱。一斗盐五十斤,就是售价三十文三十五文,也比现在的盐价低了数倍。当然,现在的产量还很低,但能保证到年底每天能出盐十万斗以上。这是一个十分保守的数字,大约一千吨,不说其他人,就是二人所购大片的盐田,也足以保证这个产量一大半的。
这份上书,让朝廷惊动了,一斗十五文钱很不多的。但十万斗,就是一百五十万钱,同样对朝廷来说,不是很多,只有一千五百缗钱,一年下来,那就是五万多缗,足以抵上朝廷放高利贷的一半收益了。
如果再加上糖。
今年蔗糖生产规模很大的,还有其他商人以后也如法炮制晒盐,朝廷参与……那就不是五万缗,有可能是四十万五十万缗钱。当然,账也不能这样算,朝廷有一些盐泽与盐湖,也有一些收益。盐价下跌,朝廷也有损失,当然,盐贱了,盐就会用得更多,百姓食用要用,连牲畜也要用,还有其他的用场,甚至能向突厥换一些牲畜皮毛回来。这个账不大好算。但大约将账目盘算了一下,几乎所有大臣倒吸了一口冷气。
“义商啊,”戴至德叹了一口气说道。
服了,不主动提出征税,朝廷也没有办法,大不了在过关卡时,会让一些官吏得益。不管怎么说,这两次主动征税,梁金柱与陆马损失不计其数。
就是心高气傲的李敬玄同样叹道:“其实以二人功德,每天真能产出五万斗盐,封赏几个闲职,也是可以的。”
李治只是闭着眼睛,沉默了半天说道:“这道上书准了,就依他们的意思拟道诏书出来。”
钱太多了,轮不得作态,并且不象其他的,没有多大阻力。但说完后,又挥了挥衣袖道:“你们下吧。”
没有提封赏的事,让戴至德他们退下,然后对身边的太监说道:“将太子喊来。”
“喏,”太监应声退下。
李治心中在思考,是不是该与这个儿子好好谈一谈了。李威不知的,但李治知道他的事,比李威想的要多。儿子弄高梁无所谓,给妻子弄出棉花忍一忍了,可是他藏下了大头,这几样事物出来,每年给他有可能带来几万十几万缗的收益,除了一万缗给了妻子,也好理解的,当时棉花才种植,需要成本。给了狄仁杰也不会生气,需要狄仁杰替他打点。做太子,他也做过的。这都不是生气的原因,可剩下的那么多钱,他又用来做什么!
所以李治心里面不大踏实,有了这个想法,如何对李威开心?
第194章 父子对答 骊山怪旨
李威老老实实地看着陆梁二人的上疏。具体内容不知的,大约的内容他早就知道了,其实就是他授意写的。也没有想到其他,毕竟每一次关系到商贾,朝廷总要遮遮掩掩一番。
迅速地看完,李治问道:“弘儿,你是如何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