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这三个就是这样的出身,不过胶州营这些年,特别是登州军这部分,很少出战,所以军功升迁之类的事情也少,倒也显现不住来。这三名探马回到军营的时候,还是有军官调动兵马去营地周围查看。
怕的就是这三个哨探引来了不应该带来的人,但这三名哨探带来了这次战斗中最重要的信息——他们发现了鞑子大营的位置。
有的哨探是单独行动,不过这等盗匪转投或者是被招安出身的哨探,则是被有意无意的安排几人一组,互相监视牵制,免得出了问题。
这几人在离开大营三十里之后就是遇见了一名鞑子的哨探,不过这鞑子的探马可不是什么勇悍之辈,看见对方人多,第一个反应就是拨转马身逃跑,逃跑的方向自然就是自家的大营。
胶州营的这几名哨探到底不是正行出身,不守规矩是缺点,可此时这胆子大倒也说不出优劣了。
三个人拿出当年劫道跟踪商队的本事,就在后面缀着不紧不慢,现如今北直隶的居民这一带的都是逃散一空,又是平原地形,追踪一名骑马的骑士倒也是简单,在路上还是遇到了其他的鞑子哨探。
少的就是宰掉,多的就避开,到了天黑的时候,终于是看到了鞑子的大营,就在东光县城的边上。
凡是在胶州营呆过的军将士卒,都对其他军营的防备不屑一顾,外面的明哨、暗哨还有游动哨,以及潜伏在工事和暗处的警卫兵,这些几乎是把军营外围变成了个滴水不漏的大铁桶。
其余的军营,除却几个门口的哨兵之外,再就是定期巡视的巡逻队,当然这种程度警备,在这个时代绝不会被人认为是粗疏,中规中矩的评语还是能得到的,要知道很多大明官军的营地还做不到这一点。
这几名哨探相当容易的潜入到能观察的地方,看见了大营的所在,这鞑子的大营虽然是有人进进出出,可相当的安静,隐约间给人很大的压力。
营地的规模差不多有登州军大营的两倍左右,配合上这种安静,给人的压力很大,能看到鞑子营地差不多都要紧挨着东光县城的城墙了,可东光县城看不见什么有什么动静,或许城池已经是被打破攻下。
知道了对方营地的位置,并不能说自己就可以去偷营了,两万步卒,在这数九寒天的过去,那是给人送菜,就这两千多白日折损不少的骑兵,那更是休提,胶州营的军纪和训练可以支撑夜间行军不散。
但盘算这个距离,到达鞑子的大营之后,恐怕已经是天亮了,到时候让对方来个以逸待劳,那何苦来。
不过知道了位置,主动权有少许就抓在了自己的手中,赵能知道这个消息,在军帐之中转悠了几圈之后,让亲兵去把各营的千总找来。
在各个营的营地之中,除却半夜值守和警戒的士兵之外,其余的人差不多都是在熟睡之中了,但按照规程,各营的千总还要在营地中巡视,进行最后的确认,果然,赵能的召集命令下发不久,下属各营的军将都是赶了过来,每个人都是衣甲齐全,都是神采奕奕的模样,没有睡眼惺忪的状态。
就连那欧曼也是如此,按照胶州营的平均年龄,现役的军将,这欧曼怕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