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页

虽说文官执掌朝廷喉舌,但说到底,枪竿子里出政权,长孙无忌再傻再执拗,也不会蠢到以卵击石要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再说了,魏王已死,长孙无忌也不扯不下那张老脸,又转头去扶植晋王李治。他的手里,没了任何一位皇子来做底气,除了默认李恪入主东宫,还能有何作为?

至于以往老生常谈的“血统”与“嫡庶”问题,在绝对实力面前不过是个荒诞无稽的借口,更不足以拿出来左右大局。

可是现在,秦慕白突然递上辞呈,李恪要上位,缺少了这股最强大的助力。这一变数,让李世民父子都有点措手不及。

此刻李恪就在琢磨,慕白为何会突然要隐退?这件事情我事先可是没有听到半点风声。从以往相处的经历来看,慕白性格坚韧志存高远,当年他父亲战死那样的噩耗都未曾让他有半点颓废,这次……是怎么了?

看到李恪沉默不语,李世民用拐杖敲了敲地面,“说说你的意见?”

“儿臣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李恪为难的摇头,“儿臣了解慕白。他轻易不下什么决定。但是,一但决定了的事情,轻易不会更改。”

李世民拧了下眉头,“你知道秦慕白对你,对当下朝廷,对大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吗?”

“儿臣知道……”李恪点了点头,心道:正如父皇所说,秦慕白现在的身份与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我需要他的支持才能坐稳东宫;朝廷上的文武派系需要他的力量来保持平衡;将来,大唐的军国大事需要他来主持。别的不说,光是西域那一大块,换作是谁也不敢担保一定镇得住。

“既然知道,你有办法补救吗?”李世民道。

李恪的眉头深深的皱起,良久无语。心道:以为我对慕白的了解,他不是那种自私自利,不顾全大局的人。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他突然递上辞呈,想必是有重大情由,或是已经对朝廷失望了……是什么原因,会让他这样呢?

李恪情不自禁的,联想到了皇帝的身上。因为,以秦慕白今时今日的地位名望,能让他产生如此巨大转变的,估计也就只有皇帝了!

如果秦慕白是因为对朝廷与皇帝失去了信心而请辞的话,那么事情就真的难办了!

思及至此,李恪对李世民道:“不知父皇所说的‘补救’,是指哪方面?”

李世民道:“是朕在问你。”

李恪为难的直咧牙,只好硬着头皮答道:“为今之际,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驳回秦慕白的辞呈,将他请到长安,劝说他留下来继续为大唐效力;二是……找到一个能够替代秦慕白的人。”

“那就两个办法都试一试。”李世民仿佛早已料到李恪会这么回答,说道,“早前你不是提过,要迎娶秦家的丫头、秦慕白的亲妹子秦霜儿为妻吗?现在朕准了。明日,朕就派褚遂良与宗正寺卿一同前往长安隆重下聘,朕给你们赐婚,并正式册立秦氏女为——吴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