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偶尔。”秦慕白习惯的笑了一笑,却疼得脸皮直抽搐,说道,“历来,胡人跟我们打仗都喜欢玩这一出。他们知道,我们这些中原的将领领兵在外,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威胁,还要承受来自身后的压力。尤其是这一次,尤其是我。现在我首战败绩,噶尔钦陵不知道要派出多少细作前往长安,拼命的煽风点火鼓吹造谣了。反过来,我却对他用不上这一招。”
“咱们大唐可,是有不少饱读诗书却不受教化,反而生了一肚子坏水和小心眼的大人物。”侯君集撇着嘴冷冷的笑道,“在他们看来,我们这些当兵的就是爹不亲娘不要活该送死的货色。咱们提着脑袋喝着臭血跟人家玩命,仗打赢了,那是应该的,功劳少不得还得分给他们一大半;仗打输了,黑锅全是我们来顶。秦慕白,大非川首战,可是全天下都瞪大眼睛盯着的。现在输了……你想想吧,该怎么办?一句‘胜败兵家常事’,可是堵不住那些烂嘴和小心眼的!”
“我心里有数。”秦慕白淡然道,“既然来了这里,我就早已做好了面对任何变故的准备,包括胜负。朝廷那边,是得小心应付,但我倒是不大操心。因为我对皇帝陛下有信心。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时,他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以他的为人秉性,是不可能因为一时之得失而信念动摇的。反倒是……这个噶尔钦陵,越来越让我感觉到难对付。兵法韬略、强兵悍将是一回事,刚刚我们撤退时他没有率军来对我们进行掩杀,就让我清楚的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名良帅上将,更是一个统筹军国的战略宗师。他要的,不时一仗之输赢一时之胜负,他的眼光看得很远,心机用得很深。”
“现在你明白,为何他在吐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他父亲虽是做了大论,但实际上支撑起整个吐蕃的顶梁大柱,就是这个年纪轻轻的噶尔钦陵。”侯君集说道,“文韬武略济世安邦,他都远胜于你。不是我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咱们大唐,也都还找不出这么一个人物。”
“我认同。”秦慕白轻轻的点了点头,暗道:武略,他肯定不如李药师,文韬,他自然比不上房玄龄……可是说到综合实力,这个噶尔钦陵,的确是强得发指!
“上兵伐谋,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令其自乱。噶尔钦陵这是在琢磨着怎么不战而屈人之兵!”侯君集站起了身来,凝视着秦慕白,语气沉重的说道,“秦慕白,噶尔钦陵比你厉害,你最好是收起以往的自负,小心一点。战争,现在才真正开始!”
第422章 勉为其难
接下来的一两天里,倒是平静。秦慕白和噶尔钦陵,仿佛都有了默契,一同认定这将是一种旷日持久的鏖战,不必急于一时。于是头一场大战之后,双方都在花费时间进行休整。
首战失利,损兵折将不说,关西大军的信心和士气的确受了一些不小的影响,这从侯君集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于是,秦慕白接连召开了好几次军事会议,分析首战的得失做出今后的打算,主要也是为了稳固将心。
将心稳了,军心才能稳。现在看来,还有点收效。年轻的关西军,虽然缺乏经验不够成熟,但优点和长处也正是如此——初生牛犊不怕虎,输了,再来!
傍晚,薛万均带一队哨骑回了营,垂头丧气的走进帅帐里,连声叹气。秦慕白问他因何如此,他答道:“少帅,我军首战失利,晴罗原战场一带便成了吐蕃的势力范围。这两日我想办法去清理战场、想要带回阵亡将士的尸骸,想了许多办法亦是无功而返。这可如何是好?难不成就眼睁睁看着咱们的将士,暴尸荒野变成孤魂野鬼?”
秦慕白皱起了眉头,说道:“这的确是个问题……损失的战马和甲械倒也罢了,总不能不让咱们关西军的烈士们,连个入土为安的机会都没有。”
“要不,咱们再跟他们打一场?或者发动突袭?死活先夺了晴罗原,其余再说!”薛万均说道。
“不必。”秦慕白沉思了片刻,说道,“这样吧,我给噶尔钦陵写封信,派人送去吐蕃大营,商讨此事。”
“呃?”薛万均惊讶的瞪大了眼睛,“那厮,岂会答应?”
“兴许会呢?试试吧,不行再说。”说罢,秦慕白果断的提笔写了一下封信,当即选派了懂得番语的精细小卒,出使吐蕃军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