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身着戎装的秦慕白大马金刀的一抖蓬、一甩手,就要单膝拜倒行大礼。
戎装在身不便全礼,见了君王也顶多如此施礼。再大的官儿,也只是站直了抱抱拳了事。因此,秦慕白这可是一个很大的礼了。
权万纪急忙转过身来一把抓住秦慕白的双臂没让他拜下来,浓眉紧拧目露精光的直视着秦慕白的眼睛,沉默了半晌,长叹一声:“哎!其实我也知道,你做这些全是为了吴王着想。我虽是被你利用了,但其实也是心甘情愿。为主死节是忠臣份内之事,我权万纪其实并无怨言。只是秦将军你知道么……如果我们真的将此案彻查下去,会影发多大的朝堂剧变?”
“在下明白。”秦慕白说道,“事关太子,便是大案。其实案情是很简单的,换作是一个寻常人物,不用劳驾吴王也无须搬请权先生,我秦某人率一队百骑将其拿下当场斩下狗头,一了百了。正是因为事情重大,所以,我们三个人——吴王,权先生,在下,就必须同舟共济共谋良策来圆满解决。否则,非但是朝廷要因此发生剧变,你我三人的性命恐怕也会受到殃及。你我死不足惜,可惜吴王殿下是奉召前来赈灾抚民的,他可是没做错任何事情反而对社稷黎民功莫大蔫。先生就忍任其遭荼毒么?”
第112章 同舟共济
“我当然不忍。”权万纪双手剪背望着窗外的秋爽蓝天,悠然的道,“在下虽然来吴王府不过一年,但相交之下,已与吴王殿下感情匪浅。虽然他敬我怕我,甚至还有些恨我厌我,有时怒气上来恨不得一刀杀了我,但事后总会对我言听计从。有主如此,夫复何求?吴王殿下,对我其实是有知遇之恩的。而且,我与他之间既是敌人也是好友,既是师生也是知己。再者,吴王殿下聪颖过人天纵英才,虽偶有小过,但瑕不掩瑜,绝不是太子可比。我又怎么可能忍心让吴王去受太子牵连受这无妄之灾呢?”
“先生深铭大义,在下佩服。”秦慕白诚心诚意的拱手而拜。
没想到,权万纪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刚才的这番话,他说得至情至理,显然是发自肺腑。
权万纪背剪着手在房间里来回的踱步,苦思良方。秦慕白也没有去打扰他,静静的站在一旁。
虽然秦慕白一向比较自负聪明,但有些事情还是不敢托大狂妄的。这为官之道理政之法,自己显然还比不上在官场上混了半辈子的权万纪这种人。与其自己尽出馊主意,不如等权万纪想个万全之策。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集思广益不是坏事。
过了许久,权万纪的脚步略一顿,转头看着秦慕白说道:“将军有何妙计,解决眼前难题?”
“在下只想听听先生的妙策。”秦慕白说道,“在下初入仕途年轻气盛,经验不足而且莽撞愚钝。如此大事不敢自作主张,这才出了下策,请先生涉入此案一起筹划。万般情由,皆是秦慕白的不是,请先生万勿责怪。”
“不必说这些了。得想个办法才行。”权万纪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表情异常严峻,他走到秦慕白身前低声说道,“眼下的最为棘手的,就是这个胜南侯。其实我们不查也知道,此事势必跟他有关。从侵吞修堤款开始,到最后的水冲稷山城、谋杀祝成文,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我还不相信,一个小小的刺史有胆量干这些事情!其实早在来到稷山县之前我就听说了,在绛州这一块地面上,以胜南侯为首,一干地方官吏尽相附庸,俨然已经快要自成一国尾大不掉。这一次皇帝趁稷山洪涝之机派谴吴王与秦将军一起前来,就有整顿绛州、将这一窝毒瘤连根拔起的意思!否则,区区一县之水患,用得着动用一个皇子、还有皇帝的亲勋卫队么?”
“先生所言即是。看来,皇帝是早已谋划在先成竹在胸了。也就是说,眼下的境况,对吴王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秦慕白说道,“考验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帝陛下。胜南侯与这绛州大小的官吏,其实对我们构不成什么威胁。皇帝想考验吴王,是否会趁这机会对太子落井下石、是否有夺嫡争储之野心;顺便考验你我,是否赤胆为国忠心事主。权先生,在下说得可对?”
“对极。”权万纪重重一点头,“秦将军,在下真是小看你了。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居然能有如此见识!你说得极对。眼下,其实就是皇帝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做答,关乎生死!而我们三个人,必须对皇帝要有不同的回答才行!”
“请先生教诲,我们三人,该分别如何作答?”秦慕白拱手而拜,诚心请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