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页

朱丝丝道:“武汉的桥?我不大知道。”

叶昭摇摇头,道:“批出去了五百万银元,听闻那钱可有人动了。”

朱丝丝道:“测量甚么的也要花销吧?”

叶昭摇了摇头。

朱丝丝就知道不是正常花销,而找自己商量,不用问,也知道这消息可能是内务府传来的,上不了台面。

拨出的银钱由“武汉大桥修筑局”调配,这修筑局属于临时衙门,办事大臣孔名世,也是南朝的老人了,监察出身,做过湖南监察局局总,再调去修筑局前是交通部公路司司长,听闻办事倒是得力,不然色狼也不会委以重任。

武汉大桥修筑局同时也有监察部和审计署的官员派驻,以监督资金流向,按照道理说很难出现营私截流之贪墨行为,除非是主管官长和监察部、审计署官员一起串通。

但从南朝起,摄政王就整肃官场风气,狠刹贪墨风,省府县独立于地方政府的监察系统和审计系统的完备,财政部门造假的高昂犯罪代价,都使得各级衙门难以如同前朝一般肆无忌惮的贪墨。

监察部和审计署的官员在地方上挺不受待见,一旦找上门大多便没好事,是以敬而远之为妙。

政府工程类项目,就更从未听闻有工程主管与监察、审计官员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之事,因为通常派出的官员互相都不认识,在都摸不清对方底细的情况下,就算有那个心,但涉及三方,一方出了纰漏就可能被抖出来,因为贪墨犯罪追究没有时效性,若干年后那人犯了事,陈谷子烂芝麻的抖出来,还得跟着吃挂落,所以不知根知底,还是莫搅在一起的好,谁知道对面之人是不是个贪得无厌的麻烦油子。

所以南朝时还相对存在的贪墨现象,到政局稳定,帝国立,公务人员薪金的数次拔高,又有两次大规模打击贪腐的运动,至少,比较猖獗的贪墨行为消失了,而国家级工程项目的资金,就更没听说过谁敢碰。

“你想叫我去查他?”朱丝丝皱起秀气的小鼻子,说:“可我不懂呢,我又不是会计师,也不是审计署的人,也管不着呀。”

叶昭就敲了敲她脑袋,笑道:“这小脑瓜,想事情就这么简单啊,要查案子,我找你干嘛?怎么?真把自己当神探了?”

也不管朱丝丝对自己翻白眼,踱了两步,说道:“丝丝,你进议政院吧。”

朱丝丝一呆,说:“议政院?”

叶昭道:“我知道你喜欢干巡捕,你要不想去,当我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