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乖乖的站起身来,响应了赵佶的逐客令,起身告辞。
门口,董小亮迎住了赵兴,懊恼的说:“太尉,京城十绝汇齐了,我本想给和乐楼添一桩千古佳话,却没想到太尉大人跟一个大商人一聊许久,这不误事了吗?”
赵兴走了几步,回头暗示:“小亮,我若是你,就给所有的包厢挂上纱帐,使外面的人看包厢里的人隐隐错错,如此,方显得高雅。”
董小亮挠挠头,肉疼的自语:“纱帐,好贵的。满京城包厢都是这种装束,我添上一个纱帐,有必要吗?”
董小亮自语完,发现赵兴压根没听他的问题,正举步返回自己的包间,他连忙追上去,紧着问:“太尉,太尉,你房间里的请帖积了一堆,我跟你说京城十绝的事情,你却跟我谈纱帐,这是为何?说清楚再走!”
赵兴说不清楚,他返回自己的包间,放浪形骸的倾听汴梁其余九绝的表演,这一顿酒席,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吃完,他是在半醉半醒之间,被仆人抬回去的。
第二天,上朝时间,应值的官员上朝了,不当值的官员则来赵兴府上穿梭拜访。但赵兴谁都没有见,他独独接见了前来拜访的广南商人。
这几年,随着海陆的畅通,广南商人居留在京城的也渐渐多了起来,赵兴回到了京城,这些广南商人好不容易找见一个机会,以乡谊拜访赵兴,他们不约而同的齐集赵兴府上,等看到候见的官员人山人海,这些商人原本想放下名帖,改日约时间拜访,没想到赵兴挡了所有官员的驾,直接接见了他们,这未免让他们有点受宠若惊。
一见面,赵兴也不客气,直接说:“我查了广南今年的科举人数,广南一年今年上京科举的有三百一十四人,却没有一人登榜。我觉得身为广南地方官,我对广南学子照顾不利,使他们在京城不能安心读书。我有意仿照金钟大厦,在汴梁城外增添一座广南会馆——这是官府不好出面,全靠诸位商人赞助。先说我吧,我赞助三千贯,家师坡公再赞助一千贯。
此外,凡贬谪到广南的朝廷官员,他们的捐助我也替他们出了,剩下的,就看诸位报效了。”
广南商人这几年都有这个觉悟,跟着赵兴走没错。
这位地方官,有时候看起来是勒索商人,但实际上,凡是愿意跟赵兴一条死路走到底的人,个个都从赵兴的政策里获益。如今,赵兴一倡议,广南商人唯恐落入人后,纷纷响应。眨眼之间,赵兴募集到的资金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之巨。
钱有了,赵兴接着解释:“这座广南会馆,既接待广州学子,也面向商人开放,我打算建一个拥有三千栋房舍的大厦,此外,还要修建一座交易大厅,以供我广南商人在此挂牌交易。诸位都是大厦的赞助人,有优先权认购大厦的铺位。
我打算将这座大厦完全交给广南商会管理,在我的理想之中,它应该拥有一座学舍,以供广南赶考弟子免费入住,同时还拥有一个经营场所,以便广南商人在这里与京城商人交往。
除此之外,它还应该拥有一个大仓库,便于储藏商人们的货物。还有巨量的交易商铺,让商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货物,而营业收入,需要资助我广南的读书人,给他们提供免费的住宿与食宿,让他们在京城安心读书。
说到读书,我还希望这所会馆拥有一座大花园,可以让士子们在春日的阳光下嗅着花香背书。恰好我广南这几年引进外藩树种,我们应该向京城人士展示广南的花坛景绣,所以花园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