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旧党干将、殿上虎刘安世第一次被赵兴邀请来参加聚会,刚才轮不到他发言,但多年贬谪生涯,他的虎豹脾气依然百死不悔,看到苏轼犹豫,他重重一放酒杯,拍着桌子,拖着哭腔说:“刘相公(刘挚)去了,可惜一条好汉子。坡公,你学生不怕,你有什么好怕的?明日你首讲,后天算我的。”
苏东坡稍一转念,马上点头,冲刘安世这位昔日冤家举了举杯子,平静的说:“既然如此,明日由我开堂宣讲。”
苏轼讲的内容是“诗言志”,讲如何让做出的诗词抒发自己的心情。演讲点位于寺院的大殿,这里原是高僧讲法的地方。大殿的回音很好,苏轼端坐在禅台上,用带着川音的腔调讲述诗歌韵律,旁边一个人举着铁皮喇叭,大声复述苏轼的内容。殿角还有几个快手奋笔记录苏轼所讲的内容。
能够进殿听讲的都是湖广一带府学的前三名,还有更多的学生没有资格进殿,他们就在寺庙的广场等候殿里的快手将苏轼宣讲的内容传递出来,而后再由人大声宣读。等他们宣读完毕,快手们记录的稿纸又会迅速传递到在一旁等候的书商手里,当晚,这些演讲内容的文字稿件立刻会变成小册子,发到在场的学生手里。
苏轼讲了半个上午,搁现在也就是两小时时间。剩下的时间都由学生提问,来请教的学生络绎不绝,苏轼讲的口干舌燥,神情却兴奋不已。
刘安世第二天接过教鞭,讲述“礼之用”。这是延续赵兴的观点,看来这位昔日的殿上虎已经完全接受了赵兴的观点,更深入的进入到儒家经典深处,具体向学生讲解如何达到受约束下的平衡……
第三天是苏辙的讲话,讲述“会计学”的原理与运用。接下来黄庭坚讲授“书法绘画”,秦观讲授“诗词技巧”……
演讲最后几天,演讲的内容开始包罗万象,赵兴甚至请来海外宋商、广州蕃长福克纳,给学生讲授海外风物。这些讲授的人只有短短两个小时的授课时间,讲授的内容不可能太深入,只能概括总结。比如苏辙的会计学,真要学透彻,恐怕五六年的时间也不够。学生们听完这些讲授后,憋了一肚子话想要请教,于是这场“白鹤之会”被再三延期。
随着“白鹤之会”名声越来越大,各地的学子都向这个地方赶来,连偏远的广西与大理、交趾、高丽、倭国也有学子赶来求教,一个月后,身在东京的朝廷大臣不能无视了,有御史开始弹劾赵兴,斥责赵兴令贬官离开坚守地。
章惇此前一直在装聋作哑,这天,小皇帝赵煦找上门来,他不能坐视了。小皇帝问:“赵离人如今在做什么?”
章惇拱手回答:“陛下,听说他在宜章修建书院,准备联合两湖两广学子,建一座湖广经济学堂。我听说学堂大门的照壁上书写着四个大字:经世济民。”
赵煦不满的皱了皱眉头:“经世济民,好大的口气。”
章惇答:“听说谢麟也劝他不要写这四个字,但赵离人说:常有人说老师与我喜欢研究一些旁门左道,提倡一些奇巧淫技,我就是要让世人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经世济民术’。也只有明白告诉天下人学问的本质,学生们才会趋之若鹭。”
赵煦皱着眉头问:“这次白鹤之会,报纸上怎么没登?”
章惇笑着回答:“赵离人毕竟还要顾忌朝廷脸面。”
小皇帝又问:“该怎么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