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页

宋时明月[校对版] 赤虎 2104 字 2023-03-15

董必这才明白刚才昌化军节度使为什么看他的目光充满怜悯,他连忙窜进节度使的县衙,节度使正懒洋洋的躺在藤椅上纳凉,董必大喊:“快快,给本官派些护卫,护送本官回儋州。”

节度使晃悠悠的回答:“大人还想走吗?昌化军里贪图赵经略钱的人不少,受过赵经略恩的人也不少,刚才你赶他老师出去,一定有人去向他报告了。察访大人,我昌化军总共就这点人,你要就全拿去,可是沿途有数万黎人,如果黎人翻了脸,你能走出这片山区吗?

便是察访大人走出这片山区又能怎样,大人没听说过吗,最近广州附近海面海盗猖獗,连赵经略的坐舟都屡遭袭击。负责这片海面巡逻的是广东沿海制置司。大海茫茫的,只要广东那头老虎稍稍睁只眼闭只眼,我料大人的船沉到海里,都不会有人知道——海盗频繁骚扰,大人遇难也是再正常不过了,谁能怪得上广州那条老虎?”

董必腿一软,瘫倒在地上,他已经明白这位节度使暗中的话,大海之上,广东沿海制置司挂起军旗是官军,扯下军旗就是海盗,只要赵兴发怒了,官军把他的船击沉,那是剿匪,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坐到地上想了许久,屋里只听见节度使藤椅摇晃的声音,董必出了一阵子冷汗,又问:“依节度大人看,本官该怎么办?”

节度使晃晃悠悠回答:“昌化军粮食不能自己,以前全靠儋州从陆地转运,而儋州的粮食又是从雷州运来的,自苏公到了昌化,雷州那面无论风雨,每天往这里直发一艘粮船。苏公赶出了官舍,我昌化军也就不再享受赵老虎的补贴,军卒们知道这个消息后,我怕他们会故意把大人领去黎人的寨子做客……

罢了,我看大人抛荒无际,给你出个主意:赶紧把苏公请回来,赔礼道歉。然后向赵老虎道歉——这里消息传的很快,我刚才说过,每天这里都有一艘粮船抵达,苏公消息,对岸今晚就会知道。大人要赔礼,请尽快。”

对岸的消息果然传的很快,当晚,雷州粮船送来消息,请察访使董必暂居儋州,等候赵兴的答复。大喜过望的董必这才在昌化军的护送下赶到儋州,但他却不敢从儋州乘船返回大陆,非要广南东路水军战舰过来接他才肯回去,为此,他一封接一封的向赵兴发赔礼道歉信。

其实,董必不知道,昌化军那些人都在跟他演习,而离昌化军不远的海湾,就隐藏着一股庞大的势力,这股势力属于赵兴的。

那位昌化军节度使早已经是赵兴的人了,平常昌化军的人根本不会待在昌化县城,他们都去赵兴的海湾居住,只有在官府派人视察的时候,他们才返回那片旧屋做做样子。因为那些旧屋常年无人居住,所以显得格外破败,而昌化军不留董必住宿,需要用各种手段逼他当即返回,也是担心董必无意中发现那片海湾的秘密。

董必不知道,自己待在儋州那个穷困之地苦熬日子的时候,昌化军的人已经重新回到了那片海湾,大鱼大肉的hay……

董必这一待,足足待到当年年底,赵兴等于变相将他囚禁在儋州,董必这位察访使在儋州过的日子,比苏轼这边贬官还苦,等到冬至节前后,董必实在忍不住了,他死赖活赖的爬上水军给儋州运送年礼的战船,抱着桅杆再不松手,无奈之下,水军将他直接带到了广州,驾着他进入广州沿海制置司衙内。

沿海制置司衙门很大,这座水军衙门带有一个大校场,董必进来的时候,发现校场上已经站了百多号贡士,不时的有几个被传唤到内堂,而后喜滋滋的离开,也有人出来后灰头灰脸,神色说不出的沮丧。

董必只来得及瞥了那些贡士一眼,心里还纳闷,怎么广东一带的贡士都跑到这里来了。要知道广东人少,能凑齐一千多名士兵已经很不容易了。

宋代虽然富裕,但能读得起书的人,家境肯定要在中上以上,这些读书人按四十取一的比例再考上贡士,数目就更稀少了。整个广东历年积累,考中者不足千人,在这个校场,董必却看到了几百个。

纳闷的董必没有停下脚步,因为士兵们没有容他停脚观察,这时,恰好有一名秀才模样的白胡子老头与他擦肩而过,脸上说不出是喜是悲,两眼茫然无神的盯着远方,脚步踉跄的喃喃自语:“才是个学谕,竟然只得了个学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