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页

宋时明月[校对版] 赤虎 1626 字 2023-03-15

去年天宁节的时候,赵兴出海去了营州,那时营州已经降下了大雪,今年也一样,北方的大雪封山,让连绵不断的宋夏战争也进入了冬眠。而今年战争虽然打的很苦,但宋朝却没吃什么大亏,战火平息后,小皇帝决定庆祝一下,刚好眼前就是他的生日,所以这场庆祝搞得更加浓重。

连绵的战争也导致宋朝国库空虚,为此,纠缠了一年的宋朝铸币计划终于推行了。首先宣布的是铸造金牌、金铤计划,金牌是一两的纯金,圆形,跟宋朝原先流行的祈福金牌一样,是圆形钱币,但它不叫“金元”,叫“金牌”。则金铤是八两金,它上面画了七道线,可以将金铤均匀分割成八份,每份一两,整个金铤重约半斤(一宋斤等于十六两)。

除此之外,朝廷试探性的铸造了一批银元,正式的称呼也不叫银元,而叫“银牌”。这种银牌不是纯正的银,其中夹杂了30的杂质,铸造银币的方式也变为冲压方式——朝廷用的是一赐乐业人献上的希腊老古董:螺杆式压币机。

总的说来,这批银币反响还不错,由于它坚固不变形,钱币的图案也秉承了宋代一贯的精美华丽风格,使它在商人中广受欢迎,唯一的遗憾就是数量太少,导致普及率不太高……这也意味着人们的识别能力不太高,更容易仿冒。

赵兴一边欣喜的看着三级货币体系的建立,一边期待它对宋朝的商品经济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也指示自己的私币开始对新钱进行翻模,做好了批量仿制的准备。

这种仿制对他来说不存在技术门槛,因为朝廷得到的那个压币机还是他指示以色列人献上的,与此同时,他的私币厂已开始使用更先进的水力冲压机。所以朝廷发到各州府的母钱一到他手里,立刻通过石膏脱蜡翻模,便成了水力冲压机的模本,隆隆的冲压机一响,赵兴可以确认:自己私币厂铸造出来的钱,会比大宋的钱监铸造出来的钱更精美。

当然,苏轼不知道赵兴在背后搞得这些手脚,这几天他都正兴奋的筹划着天宁节的节目。

十月十日,天宁节。公元1088年10月26日,星期四。

连续两年的饥荒并没有影响杭州百姓过节的热情,伴随着震天的爆竹,天宁节的活动拉开序幕。由于这一天是放假日,苏轼与赵兴等人都没穿官服,他们像普通百姓一样站在杭州主街道上,看着游行队伍边歌边舞的走近。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竹竿子”(又称“参军色”),他相当于现在的报幕人,因手执竹竿而得名,其作用在于引舞、念口号和向观众致词。现代,乐队指挥手站在队前,手持的已不是“竹竿子”,那玩意称为“指挥棒”。

“竹竿子”走在最前面,伴奏的乐队跟在指挥后面,称“后行”。不过,这些人确是胡人打扮。共两百余名十二三岁上下的儿童参加演出,分为十队:一为柘枝队,穿五色绣罗宽袍,系银带,戴胡帽——形状有点像现代的贝雷帽。这队边走边击鼓,演唱汉代的《柘枝曲》。

二为剑器队,穿五色绣罗襦,裹交脚幞头,戴红罗绣抹额——亦即裹头,红锦手帕包头。这些人边走边舞剑器。

三为婆罗门队,着紫罗僧衣,绯褂子。因僧人是印度过来的,故称“婆罗门队”。他们边走边诵经。

四为醉胡腾队,着红锦襦,系银,戴毡帽——也就是宋代著名的范阳帽。他们边走边翻筋斗。

五为诨臣万岁乐队,着绯绿罗宽衫,浑裹簇花幞头——京剧里小生常带的英雄巾。这队表演的是宋代戏剧内容。

六为儿童感圣乐队,穿青罗生色衫,系勒帛,总两角——宋代童子发型,梳两小辫,称总角。他们在杆子上舞着,表演赶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