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当中,君择臣,臣亦择君。
徐晃不是杨奉,他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选择,也有自己的理想。在王灿和曹操之间,徐晃也有明确的认识,虽然王灿占据优势,可王灿成名已久,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他跟随杨奉投降过去,短时间难以受到重用。
若投奔曹操,情况肯定大不相同。
他两次作为朝廷使节,对曹操比较了解,和曹操有了一定的联系。徐晃已经得到曹操的看重,只要投奔过去,就能施展才华。至于投奔王灿,情况徐晃难以预测。
徐晃一方面为自己考虑,一方面也为杨奉考虑。
故此,徐晃得到王灿获胜的消息后,急匆匆来到杨奉府上,劝说杨奉投奔曹操。
第0637章 达成协议
杨奉见徐晃久久不语,立刻说道:“公明,你跟随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难道还不了解我么?说吧,只要是说的有理,就采纳你的建议。”
徐晃闻言,一下从沉思中反应过来。
他抱拳说道:“末将刚刚考虑王灿和曹操的事情,有些入神了,请主公恕罪。”
杨奉摆了摆手,有些不耐的说道:“别说这些虚的,说正事。按照你的说法,投靠王灿和投靠曹操有很大的区别,你仔细给我说说。”
徐晃坐直身体,正色道:“主公,王灿和曹操虽然都是州牧,可论及两人自身的实力,以及两人麾下各自的文臣武将,有很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主公投奔两人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距。不仅如此,若是主公开城投降王灿,或者是主动投奔曹操,得到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杨奉来了兴趣,问道:“你且仔细到来。”
徐晃掸了掸衣袍,说道:“对于王灿来说,主公是必须开城投降。因为主公不打开城门,王灿就会强攻长安,而攻下长安后,因为主公抵挡王灿,他就会扫荡西凉军。所以,王灿认为主公打开城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有道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和开城迎接王灿相比,曹操刚被王灿击败,退往函谷关,若是主公裹挟皇帝,将皇帝送到曹操营地中,这又是什么功劳呢?”
徐晃面带笑意,笑吟吟的盯着杨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