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从京城往外开始,都在传扬石坚将要写什么样的书,居然连宰相都放弃了。再加上那天的异象。这本书一面世,就被哄抢一空。如果不是现在的科技造成生产纸张变得容易起来,都会造成洛阳纸贵的局面。
这本书不但阐述了孟荀写作著作时的背景,以及从背景来分析他们所阐述的意思。而且还写了后人所有的注解,批注了其中的优劣。同时也标明了石坚的看法,各个大儒的看法。孟荀两本书没有多少字,硬是写成了一部大部头。这也是历史第一次这么祥细地解释孟荀真义。
连朝中的许多大臣,都人手一本,捧在手里摇头晃脑地颂读。
虽然还有反对声音。可是因为孟荀的地位,以及石坚现在的声名,还有石坚兼就了各个大儒的一些看法。这些争议的声音并不大。
这才让石坚松了一口气。如果第一本书就将整个朝野吵翻了天,后面再写就难了。
石坚这才开始撰写第二本书。编修《墨子》。虽然是一个大家,可同样墨家现在的影响力不大,修正引发的风暴也不会大。
但小皇帝来到他家中。不来不行。大理君臣到了京城了。大理这位高相国跑到夏府上要人,你把我女儿呢?
夏竦很尴尬,心里面将石坚家中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夏竦也考虑过石坚的那次说话,那意思摆在哪里,允许他们犯错,但得认错,可认错了,自己名声扫地了,还有机会再东山再起?
他一面命亲信将后面尾巴清扫干净,一面继续忽修大理高相国,也就是现在的褒国公。说法与在石府说法基本上差不多。反正你家女儿我送走了。你们家教松,任一个黄家闺女在外面跑,我怎么负责。
这位大理相国不傻。高家就没有傻子,一代比一代牛,不然后来大理怎么让高家控制起来?再加上石坚的提醒,高家家主知道自己女儿被这个夏大人害了。现在底气足。大理各处叛乱跌起。虽然自己这一行全部来到宋朝京城,可影响力还在。只要自己放了一句话,叛情更加严重。
于是亲自跑到开封府衙,击闻登鼓。咚咚一记响声,刚刚担任开封府尹的陈希亮跑出来。一看认识,是大理相国。那天大理君臣来到京城,皇上带着京城所有重臣亲自迎接。大理正治皇帝虽然没有了皇帝封号,可成了皇兄,大哥来了,怎么不迎接。
当时大理君臣受宠若惊。特别是石坚突然离开,他们惊魂不定,赖在路上不走了。后来才传出消息,这些人也不是傻子,一分析明白过来。这是悄悄回去处理皇后被害一案。自然不能声张了。这才放下一颗心来,向京城开发。但还是有点担心,前途迷茫。
现在看到赵祯这样客气,心里才放松下来。但少数人还有疑虑。赵祯眼睛一扫,又说道:“皇兄。”
正治皇帝段素真连说不敢。
“朕今年冬至到永定陵祭奠先帝。到时候与皇兄一道前去,在先帝陵前以及我大宋太祖太宗陵前,将我们的盟约供奉。”
这比发下任何重誓都要可靠了。
正治这才大喜,并泣不成声,至于石坚听到后诽谤,至嘛,这也要流泪?他说道:“臣一直愚昧无知,没有想到官家如此厚爱仁慈。臣今天当着京城百万百姓发下重誓,段家永远效忠大宋天朝。但臣恳请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