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般皇帝,呵斥一顿离开,也就没有事了。可小皇上心软,听了郭氏哭得哀切,还在这宫里过了一夜,两个人讲了许多话。这一夜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就不知道了。以后小皇帝经常往这冷宫跑。
这一下所有大臣傻眼了。硬是让小皇上摆了一刀。
先是让他不要废后,偏不听,现在事情淡了下来,想一想,如果立曹氏还真不错,至少后宫中主母不是嫉妒的主子。可小皇上又与原皇后勾勾搭搭,这叫怎么回事?
是帮曹贵妃说话呢?还是帮郭氏说话?帮曹贵妃说话,那以前自己这些人苦谏,算什么?自己打自己耳光不成?帮郭氏说话,以后后宫之中会不会安份?
大臣无可奈何,只好观望。小皇上,你头脑作热,给自己折腾吧。立曹贵妃我们也同意,立郭氏我们也赞成。
本来事情到此为止,也没有多大问题。可突然郭氏暴毙。不用说,是吕夷简与阎应文搞的把戏。本来大臣准备联名进谏吕夷简,特别是这次不知不觉地将李迪搞下台去,有些大臣感到心寒。可小皇上在这件事中又扮演了一个让大家看不懂的角色。难道是小皇帝指使阎应文谋害了郭氏?可为什么之前,小皇上又与她眉来眼去?而且似乎小皇上也不是那种翻脸无情的人。这么一来,大臣又不敢作声了。于是几个重要大臣秘密写了一封联名信,请石坚速来京城。
但赵蓉提供了一条重要情报,那就是小皇上准备将郭氏接回去。可这时郭氏又犯下糊涂。她想到自己被废时所受的屈辱,表示如果小皇帝想把自己接回宫中,必须要百官立班受册方可。不然以后我还得要让你随便着就把我废了。还说了,我连石家一个丫环都不如。
小皇上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也说了一句话,你要面子,可朕也得要面子。算了,以后朕好好待你。但你以后不要再象以前那么闹了,更要对母后尊重。
放心,我以后听你话就是。可你不在百官立班时册封我就不回去。
小皇上开始有点不高兴。没有问母后,李太后问了也不管用。于是问了元俨。元俨说,这件事还得你作主。如果她改正不必要计较这个虚名。如果不改正,就是她承诺了,也未必管用。反而以后说不定更坏。
说了也等于没有说。
小皇上还是跑回皇宫,与两位太后商议。结果没有几天后,郭氏先是生病,然后暴毙。
所以连元俨也断定是阎应文与吕夷简所害,既然郭氏到了现在的地步,还记住当初的羞侮。以后得势,肯定会报这一废之仇。
说到这里,赵蓉白了石坚一眼,那意思就象王导所说,我未杀伯仁,可伯仁因我而死。没有你这封信,皇上不会想起与郭氏感情复苏,郭氏也不会遭此毒手。
石坚心里想我不是冤枉吗?就是我不推动,小皇上念旧的感情,迟早也会找到郭氏,最后还会遭到毒害。除非我将吕夷简与阎应文提前杀了。可杀一个大内重官与前朝宰相,没有重大的罪名,那个也没有这个胆量。
外界对此传言很多。无一例外,都说是吕阎下的毒手。但如何下的毒手,众说纷云。有的说阎应文乘郭氏生病时,命太医用药引发其病,使其病体加重死亡。有的说阎应文乘机下毒,使郭氏暴毙。还有一种可怕的说法,就是郭氏根本没有死,在她病重时,阎应文就慌报郭氏已亡,真接将她活活拉进棺材里,收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