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页

相对来说,论配合,宋兵做得比他们好。特别有时候连皇帝都会做梦,来个阵图,让宋兵按步就班的训练。因此他们比契丹人更是一个团体。可在宋朝的一些畸形制度下,这种团体的战斗力太弱,而且大多数是文人或者宦官带兵打仗,就是一群狮子,也不行。败的次数多了,士气也就没有了。

因此,一旦宋军骑术跟上后,反而比契丹人更容易上手这种群狼战术。

当然这要实战。成吉思汗当年也不是一天就形成这种可怕的战术的,这是经过多次的血战,士兵被迫形成配合,其实就是他们自己也只是觉得这种战术好,自发地去打,而不象后人一样为他们这种战术进行总结。

这也是后来蒙古人入关后,统一了天下,战斗少了,士兵安逸了,反而不会打了,最后让朱元璋带着一群他们看不起的南人,逐出了中原。

这种战术对士兵们的默契,最为讲究。现在宋兵做不到,契丹人就是学了,同样也做不到。

夏行美看着前方的骑兵,还有后面的步兵一个个倒下,对于这样的战斗来说,倒下的士兵并不多,每次宋朝斥候小队来袭,也不过射中十几个,同样为了避免牺牲,也不敢靠得太近,逗留的时间太长。可多了也肉痛。还有,马上天色就到了傍晚时分,这样不断地宋军袭击下,也别想安营扎寨了。

得,我怕了你。于是再次下令,骑兵进入中军,盾牌军拉到外围,用盾牌挡住宋朝小队的弓箭。我们得赶紧进入易州城,到了城中有高大的城墙阻挡,也不怕你这种狼咬战术了。

他想得很好。

可风中卿三员虎将早站在土地坡上看着契丹军队的变化。等的就是这一刻!

在正常来说,这也是一种正规的变阵。可是宋朝十几支斥候小队离契丹军队太近了。也不是夏行美看不到,只是他没有想起来,还以为宋朝军队就靠这种狼吞战术,以多胜少,避开主力部队,歼灭小分队的战术。

这使他终于犯下严重的战术错误。其实这种打法就是为了让对方疲惫,心理上产生畏惧。然后就等着对方阵型松懈或者变动,发动最后一击,一战而胜。

第一次风中卿他们因为宋兵还没有配合好,放过了一次机会,现在怎能放过!

进攻号角吹起,十几支斥候小队狠狠地象一个个匕首,尾随着契丹进入中军的骑兵,扎了进去。

这时候因为放骑兵进来,契丹整个阵型出现了松动,或者不能说是松动,但没有原先那种防守严密。当这些斥候小队扎进去后,契丹大军开始慌乱起来。如果就这一千来人,一会儿组织起来,也能将他们歼灭。

但这时候,风中卿,马如龙,秦轩已经带着站在远处的大军同时扑上来。虽然说是有三四里地,可他们全部是骑兵,也只是一眨眼功夫,就冲到了眼前。

终于契丹士兵开始溃败,而且是毁灭性的溃败,连夏行美的话也没有士兵听了。满山遍野,都是逃兵。如果是原来的宋朝步兵,穿着六七斤重的盔甲,再加上兵器,想追也追不上,还能逃跑。可现在全是轻骑兵,甚至为了追求速度,连重铠都放弃的轻骑兵。往哪里逃,就是在马上,也只一会儿就让宋兵追上来,先后击毙。怎么一条命,还来个先后,十贯钱在哪里,你砍了一剑,我也要刺一枪,非要分你一个三贯两贯钱到手,而且现在宋朝这种战术本来就是小群体配合大群体的作战,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是一个小群体,所以给萧蒲奴看上去一群群,一窝窝的,就一群没有纪律的鸭子一样。所以一围就是好几个士兵,一个契丹兵让宋兵追上来,就会先后刺中好几下。所以有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