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页

加上他再次参考石坚的《格物学》,颇有所得,于是考试京城国学进士,命题奇奥,士子一听到是他出题,全部害怕,称他为“难题掌公”。后来抗议的声音大了,这也是,你记性好看的书多,不代表人有你这本事,全出些偏题冷题,或者想让大多数进士吃鹅蛋?这好象对朝廷的脸面也不好,于是一拨,将他下放到上海州担任知州。反正上海港现在都是新奇的事物。

其实也不能称为下放,因为他在京城的职位还是很低的,以一个国子监担任一个繁华的知州,应当是升迁了。掌禹锡也高兴,来到上海也对他胃口。于是整天钻到那些工厂研究,弄得官不象官,工人不象工人。事实他这个人迂漫不讲究,经常衣冠污垢,言语可笑,下属对他也很慢侮。

实际石坚也不讲究,有时候也与下属开玩笑。可他身上杀气太重,所以平时还好一点,如果他发怒,可没有一个人敢掳他的逆鳞。但这个掌禹锡矜慎畏法,居家勤俭,也就是说他品性还很好。同时,他是石坚最大的崇拜者。怎么说,他本人就喜欢这些杂学,可天下论杂学,那个有石坚懂得多?

石坚出征大洋岛时,他还没有离开京城。但也曾指教过这个书呆子的一些难解地方。每当听到妙处,他抓耳挠腮,喜不自禁。石坚怜惜此人,还向他的下属说过,掌大人是一个性情中人,可你们却慢待掌大人,以下侮上,要不要本官向朝廷进谏,换一个更苛刻的官员来做你们上司。听到石坚此言,那些幕僚才转变对掌禹锡的态度。

虽然他马虎,可自他担任上海知州后,比原来的前任做得好得多了。至少他不会向海客索取财物,因此海客对他也颇有赞誉之声。

可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吕夷简。对于吕夷简,石坚一直抱着一种复杂的态度。不能不说他是一个人才,就是交子的事失败,这也是他对交子不熟悉,加上天理教的操作,才使得他如此难堪的。事实上刘娥性格刚愎,对国事也不太明子,吕夷简一边调解国内的矛盾,一边安抚刘娥,同时勤于政事。不能不说仁宗初年大治,他没有功劳。事实上对于国政,他还在王曾之上。因此宋史说他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可也就坏在这动有操术上,心眼太多了,会见机行事,而且更会玩弄权谋。现在虽然他本人也许未必想与石坚交恶,但太后意思摆在哪里了,用他来平衡石坚的,因此某些时候吕夷简也很无奈。加上一干手下不成气,渐渐在人们心目中,他的映像越来越差。

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苏绅。这个人也是与掌禹锡一道考中进士,他只比石坚大十岁。盛度一直对自己才学矜持,自认为天下第二,当然有一个人摆在哪里,他不敢争,怕被天下百姓将他骂死。后见苏绅写的文章,大惊失色。由此知名。石坚还读过他的几首诗,作得极其姘丽秀气(可见全宋诗)。最主要这个人很有睿智,多次上书议论朝政,而且也大多一语中的。特别是安化蛮蒙光月率众寇宜州,败官军,杀钤辖张怀志等六人。朝廷施用其六策,遣冯伸己守桂州经制之,蛮遂平。又陈八事:一曰重爵赏。二曰慎选择。三曰明荐举。四曰异服章。五曰适才宜。六曰择将帅。七曰辨忠邪。八曰修预备。

条条针对时弊,特别是择将帅,就指出宋朝对武人慢待,用文人统武御边。书奏,赵祯嘉奖。进史馆修撰,擢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再迁尚书礼部郎中。可别看这个人文章写得光彩夺目,才华出众,也说要辨忠邪,可他自己却锐于进取,善中伤人。他与与梁适,人以为险诐,说他们是:“草头木脚,陷人倒卓。”

石坚听到此人事迹之后,也是哭笑不得。不能不承认这些人都是有本事的人,如王钦若的理财、丁谓的断事、夏竦的政治眼光、吕夷简的这个动操在术,以及这个苏绅的才干。当然最高级的还是吕夏,知道进退,才是真正的本事。象夏辣一看石坚再次大捷,立即提出开设格物科,这是在向石坚示好。吕夷简一看不对了,主动承认错误。这种人,能软能硬,你拿他有什么办法?

但这次朝廷用这个苏绅为吕夷简的副手,征灭倭寇,倒是用对了人。只是石坚奇怪,他们怎么也到了上海了。

石坚与他们寒喧了几句,命令所有矿石在港口开始卸载,因为上海州现在就有许多冶炼矿石的工厂。至于粮食与肉类,这要到江宁府卸载,然后转到小船,运进京城以及各地粮食缺乏的地方。还有一些捕奴船,也要在港口补充供给。这次几乎大洋岛的所有船只都出动了。因此就是现在的上海港一时之间,也显得劳力不足。

石坚与他们走入州衙,现在的州衙前不象前世的上海,离外滩不远,也没有石坚前世那么大,它在码头不远的地方,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吴淞口一带,当然因为时间变迁,地形也与石坚前世,有所差别。

石坚也没有耽搁,直接询问现在的宋朝情况。

吕夷简拿来一张地图,上边画着密密麻麻地各个叛军势力分布。最主要的就是三股。第一股就是天理教的势力。当然他们也不会说他们造反。而是说宋朝是现在宋朝吏治败坏,富贫不公,信任奸臣,残害忠良。因此现在他们要还百姓一个公道,均贫富、除奸党,还有用神灵附体来妖惑百姓,到处表现各个神法。

这个地区三路叛军联成一线,然后西向洪州(南昌),遭到种世衡带着大军狙击,大败叛军。然后他们果断放弃洪州,南下攻陷抚州,再次南下,攻克兴国县,但在赣州遭到大宋军队的顽强抵抗,终于看到种世衡再次带着援军赶来,他们放弃赣州,转向瑞州,然而再次不克。但同时也因为战线拉长,种世衡兵力不足,与叛军处于相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