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页

看着鄱阳湖,这种壮观的景象,李若谷吟道:“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落影转疏雨,晴云散远空。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种世衡微微一笑,虽然这个李若谷性格豪气,可还是脱不了文人的底子,与那个风华绝代的青年相比,他还是多了一份矫作。

隔着这条湖口,可以看到对岸的叛党们正在修建一道工事,那是由无数的毛竹与松木搭建的栅栏。显然,面对着正规的宋朝大军,还是西北名将种世衡率领的,他们也有些害怕。

李若谷问道:“种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发起攻击?”

种世衡再次一笑,他从李若谷脸上看到了一份急切,他能理解,可能这些官员都多少受到石坚的一点影响,因此想立功心切。不过这一点让他很喜欢,别看这一次朝廷派了他前来,实际上朝廷已经将他划到了武官的一类,因此在话语权上还不如李若谷。也幸好这个李若谷心胸总算不坏,如果遇到夏竦那样的人随手乱安排,那么种世衡反而会很头痛。

这也就是宋制最大的缺点,用文官指挥武官,如果平时也就算了,一旦遇到战争也这么玩,有几个文官会打仗。或者打一个比喻,象踢足球,用经理来干涉教练的战术,那么最后足球队的成绩有几个会好,或者说有几个俱乐部的经理会比教练更懂得战术,那么要教练有什么用?

种世衡说道:“李大人,你看看对岸有几个叛军是一定要该杀的?”

本来种世衡执政时就爱惜百姓,再加上跟在石坚后面,也学了石坚的那种思考方式,所以才有此问。

这句话的意思很好明白,因为是交子加上无良的商人,造成整个市场混乱,因此有许多百姓嗷嗷待哺,加上天理教的煸动,最后才走上这条道路的。有的百姓那简直就是叛军强行拉入叛乱中的,还有的百姓因为也参加了哄抢的行列,害怕所以才加入这一行列的。应当仲简开的那个头太恶劣了,不该杀那么多人,这让百姓一旦得知,更害怕。

因此这十几万叛军中,真正一心想要造反的不过超过一万人。如果不进行辄别,将这些百姓全部处死。因为他们全部是青壮年,那么对于整个江南将是一场灾难。

可是不处理他们,或者不对他们平乱,那么叛乱的势头必将越来越大。所以李若谷明白他的意思,还是面露疑惑。

种世衡微微一笑,但这笑容里露出自信,说道:“李大人,放心,一旦石大人回到朝廷后,那么交子的危机将会立即解决,也就是百姓将再无后顾之忧。那么他们就不会参加叛乱。或者说没有民心的支持,那么这群人只是一群土狗野鸡!老夫自当手到擒来!”

江宁的事情传来,种世衡既然知道石坚安排了后着,那么他也将会在不久后,赶回中原。对于这个青年,他有着强烈的信任。从陕西他一次次地表演的那种种神奇,就在种世衡心中留下一种不灭的映像。甚至种世衡都认为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能难倒石坚的。

想到石坚,种世衡嘴角露出了微笑。当初他才到陕西时,嘴角还挂着一层绒毛,可现在转眼间都成了一个饱经风霜的青年。再想到江宁府城墙上,杨偕推出了石坚的木像,种世衡清楚,如果不是这一手妙手偶得,那么城墙下的叛军还未必会发生混乱,最后不得不退却。

别看只是一个木橡,可就是这个不说话的木像,对叛军的影响都很巨大。难道那个教主就没有想过,一旦石坚真人回来,她拿什么与石坚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