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这里种植了棉花后,经济在逐年增加。这也难怪,不但信州一个州,就是大宋许多州都大量种植棉花,因为它的价植比种植水稻高。特别是宋朝许多土地因为过度耕种,土力贫疾,种植水稻产量也很低。但粮食为国家根本,可后来大洋岛的开发,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哪里的土地可都是没有耕种过的沃土。
或者有人说,大洋岛上种植棉花岂不更好。可这个棉花不象粮食,耐储藏,而且沉。棉花运回来的代价更高,不合算。如果将纺织设备全部搬到大洋岛上,那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去籽、绞纱、织布、染色,而且大洋岛的消息更封闭一些,棉花还可以做棉被棉衣等等,这要互相调协,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因此大洋岛上的海客与宋朝百姓并没有种植棉花。不过这两块地方也等于是分工合作,互相补充。
现在棉花在商人刻意打压下,卖不出去,而许多百姓手上也没有余钱,并且还有一些百姓手上还有交子没有兑现出去。这一天,一个夫妻家中没有粮食了,而他们手上还有几贯钱交子。几个孩子饿得嗷嗷直叫,于是这家的小娘们就抱着小孩子,来到信州的粮仓。她对看守粮仓的士兵说:“大爷行行好,我家要饿死人了,这交子是朝廷发行的,你们就卖一点余粮给我家吧。”
其他一些过路人,看到这情形,也说对他们放松一下政策吧。
可这粮仓是朝廷的储备粮仓,特别是在这时候,这些士兵更为着视。于是他们不耐烦地把这个妇女推开,连她手上的婴儿都掉在地上,摔痛了,哇哇地哭。于是将路人全部惹火了,信州山区人多,山区人性子耿直,可也粗野。于是许多人看到这种样子,本来就对官府不满,一下子与那几个士兵冲突起来。
这些士兵手上虽然有武器,可对方的人越来越多,终于被暴怒的百姓将他们打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向仲简报信去了。本来也只是一场冲突,可其中有一个人看到这个妇女可怜,又看到粮仓没有人看守了,于是不知是好心还是其他用心,冲进了粮仓,杠了一袋大米,送到这个妇女手上。
但这个头一带,好了,现在人人危机,许多人冲了进去,纷纷抢粮食回家。
正在这时候,仲简听到那几个士兵报案,带着衙役与厢兵赶来,一看到这个场景,这不是在造反吗?于是带着衙役与厢兵开始镇压。其实这时候仲简要是换成石坚,或者范仲淹,只要将人群赶走,然后对那些家中真正缺粮的百姓救济一下,再等待朝廷如何化解这场危机,那么也没有这么大的事了。
可仲简没有这样做,他认为这些人是乱民造反,而且人数多,不但下令镇压,而且下令杀无赦!
这一下好了,几百个如狼似虎的厢兵,当然也只是对手无寸铁百姓如狼似虎,对契丹党项人那是如狗似猫,闯进了哄抢粮食的百姓中间。只是一会儿,许多百姓被他们击毙。而且仲简还将其余跪下求饶的百姓抓起来,直接绞死,挂在城头上。
听到这个消息后,信州的百姓就乱了套了。这时在某些用心人的串通下,在十月初,也就是石坚船只刚到玉瓶湾的时候,几千愤怒的百姓,在黎明时分占领了信州的西城门,然后闯进信州。
如果是一群乌合之众,倒也罢了,这场风波随着他们夺下粮食,在随后的朝廷军队下镇压也就平息了。但这次不同,这支叛军中有许多莫明出现的人。他们带领着这些叛民,闯进信州后,没有进攻官衙,也没有夺下粮仓,而是带着他们闯入了军械库,拿出了许多武器。
这时候仲简也带着官兵赶来了,可是这些叛民手上拿着武器,这些官兵又是一些只能欺压小老百姓的厢兵,一看到这么多乱民手上都有武器,他们心里上就害怕起来。这未战先怯怎么打。两军交接,官军大败。仲简一看不妙,带领着家属于手下仓惶而逃。知州都逃了,况且其他人。
叛民只是一天功夫,就占领了信州。而且推选了青尖山上的勇士唐汝闳为首领,这个唐汝闳也是在那天抢粮事件中,父亲遭到无辜杀害的,所以这一次带着青尖山一百多个脾气暴燥的小伙子加入了这支叛民中的。其实唐汝闳本人连一个字都不认识,可有人帮助他。
在一些谋士的出谋划策下,他立即组成军队,发放兵器,还将粮仓打开,向贫困百姓发放粮食。同时这些年,因为信州离长江不远,也有海客,还有一些富裕的商人,在这些谋士的策动下,这些百姓将这些大户人家攻破,然后再次将他们财产分配。
可怜这些有钱人,越有钱还想越有钱,不顾百姓的死活,一手屯集打压,将这次风波推到最高潮,可是最后连家人都全部死在这次暴乱中,财产更是瓜分一空。而他们不知道的,其中几家幕后指挥者,早将财产转移走了,只剩下他们这些蒙在谷里的人。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良心比较好的,他们还在向百姓主动救济。可这时候百姓都红了眼,管你是好的坏的,只要是有钱的,一率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