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州地方政权的建立

公元873年,或其稍前,拓跋思恭占据宥州。唐开元二十六年曾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海勃湾一带建宥州,宝应后废,唐宪宗元和九年五月复置,距旧州城300里。元和十五年移治长泽,即今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874年,爆发了著名的黄巢大起义。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建国号为大齐,年号金统,建立了农民政权。唐僖宗逃到四川,号召各道节度使出兵合围长安。881年,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响应僖宗号召,亲自率领夏州党项和其它少数民族军队数万人与鄜、延节度使李孝昌相约会师鄜州,共同镇压起义。同年四月,夏绥银节度诸葛爽投降黄巢,僖宗命思恭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留后。

拓跋思恭与陕西凤翔郑畋等四节度联军进攻长安,死伤甚众。七月,思恭屯东渭,黄巢派朱温、尚让迎击。八月,思恭遣弟思忠与战,死于阵中。思恭率军退至富平。十一月,黄巢部将孟楷乘唐各节镇观望不前之机,率军袭击富平。思恭战败,退回夏州。十二月,思恭缮甲训兵,重整旗鼓,请求出兵再战,僖宗传令嘉奖,赐其军号曰定难,并催促他及早率军入见。

公元882年正月,僖宗命宰相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以思恭为京城南面收复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四月,思恭再次出兵,受王铎节制。八月,思恭率领8000精兵,不断对起义军发起进攻,受到僖宗的进一步重用,晋升为京城四面收复都统,权知京兆尹事。

公元883年四月,拓跋思恭随同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兵攻进长安,黄巢退出长安。七月,唐僖宗以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有功,任命他为夏州节度使,加太子太傅,晋爵夏国公,并且再一次赐姓李。从此,夏州拓跋氏自称李氏,夏州地区也因此而获得了定难军称号,统辖银、夏、绥、宥四州,这个领地的范围,大体上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南部毛乌素沙漠南沿、长城线以北之地,无定河穿流其境。至此,雄据一方的夏州地方政权也就正式建立了。

二、五代时期夏州地方政权的发展

唐僖宗虽然借助方镇的力量,镇压了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起义,但方镇割据的局面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烈。

公元885年,中尉田令孜为了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争夺盐铁之利,派邠宁节度使朱玫率领鄜州之兵同夏州拓跋思恭的军队合,共同讨伐王重荣,双方大战于沙苑和鄜州,夏兵战败。

公元886年,朱玫与王重荣、李克用等联兵犯长安,田令孜奉僖宗逃至凤翔,四月,朱玫进逼凤翔,十月,百官奉襄王李熳即皇帝位,改元建贞。僖宗命山南诸镇及夏州兵讨伐,拓跋思恭率军至绥州,闻李煴失败,回师夏州。

公元888年,拓跋思恭利用方镇混战之机,出兵攻占鄜、延,以弟思孝知留后,表请僖宗封其弟为鄜、坊、丹、瞿等州观察使,并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元895年,拓跋思恭卒,其子仁佑早死,孙彝昌年幼,由其弟思谏为定难军节度使,此为拓跋氏世袭节度之始。同年三月,保大节度使李思孝请致仕,荐弟思敬自代。唐昭宗以思孝为太师,致仕,思敬为保大留后,旋授节度使,后徙武定军。

公元906年九月,静难节度使杨崇本率兵攻打夏州。

拓跋思谏请朱全忠发兵援救。全忠派遣匡国节度使刘知俊救援,大败杨崇本入侵之军。

公元907年,唐末农民起义军叛徒朱温杀唐末帝李柷,自立为帝,国号梁,建都汴,史称后梁。同年五月,朱温鉴于拓跋思谏表示愿意臣服,加封他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公元908年十一月,思谏卒,由思恭孙彝昌继位。909年二月,彝昌为其部将高宗益所杀,三月,夏州诸将杀高宗益,推举彝昌族父蕃部指挥使李仁福为留后,朱温授李仁福为检校司空、定难军节度使。

公元910年,盘踞河东的晋王李存勖,因不满意李氏投靠其敌人梁太祖朱温,与岐王李茂贞率兵合围夏州,朱温派兵援救,夏州围解。十二月,朱温为了笼络李仁福,给他加官晋爵,先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后又进封为陇西郡王。公元922年,晋王李。存勖攻梁,仁福献战马500匹以示助梁。923年晋王李存勖灭后梁,称帝,国号唐,建都洛阳,史称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