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空间有限,也不是天下藏书搜罗其中,往往都是些山川地理的记录,历代皇帝的起居实录,史书什么的。
当年大明开国的时候,曾有人附会说朱熹是朱元璋的祖辈,不过朱元璋却说自家农户出身,不去攀附名人。
可毕竟是同姓,又是理学大家,朱子的典籍是大明天子宗室的必读书之一,所以御书房常备着《朱子语类》等等大部头。
读书读进去了,讲究读个版本,越早的版本纰漏越少,越是接近原著的本意,潞王的老师也是当世理学的大家,是国子监的祭酒,来借这个也是寻常。
御书房虽然是重地,可潞王要进来,外面的宦官和侍卫还真没有拦阻的胆子,潞王施施然的向着门前走来。
赵金亮却上前两步,就跪在了潞王的面前,开口恭敬说道:
“奴婢叩见潞王千岁,潞王爷,前面就是万岁爷的书房重地,不能再向前了。”
潞王朱翊鏐看着这小宦官拦在自己面前,禁不住一愣,随即笑着说道:
“不妨事的,本藩不过是进去拿本书,上次你不是见过本藩进来借书吗?”
说话间又是绕过去,赵金亮爬起来快跑了两步又是跪在潞王的面前,磕头说道:
“潞王千岁止步,万岁爷曾有吩咐,没有旨意,谁也不能擅入御书房。”
潞王脸上的笑意停滞了下,声音变得有些冷,开口说道:
“本藩是陛下的嫡亲弟弟,陛下都说什么不避着本藩,你个奴婢居然拦着,本藩就不信了,一定要看。”
赵金亮却又是急忙爬起,拦在潞王的身前不住的磕头,只是说道:
“潞王千岁恕罪,潞王千岁恕罪,万岁爷有旨意,奴婢若是不遵从就是抗旨,请潞王千岁恕罪!!”
赵金亮的声音拔高,刚刚虚掩的院门被人推开,几名侍卫都小心的向内张望,潞王回头瞥了眼,这帮人又急忙缩了回去,潞王脸上迅速的浮现出笑意,蹲下来摸摸赵金亮的头,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