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这个国策呢,也是为了限制辽国的发展,可惜一开始的时候这么做有用,后来辽国慢慢发展,在盐、铁和粮食上限制他们,已经完全没有了效果。
最近二三十年里,辽国已经完全不缺粮食,燕云十六州本就是粮食产地,后来契丹人又开发了辽东的辽河流域大片的平原,虽然不如咱们大宋产粮多,但人家早就不缺粮食了。
盐嘛,就是海水晾晒出来的,辽国也有海岸,也有盐场,加上他们内陆还有盐矿,人家也根本不缺盐。
铁器方面,契丹人在辽东发现了铁矿,产量非常大,他们又从西域和倭国那里请来了炼铁的工匠和铁器工匠,他们的铁器水平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虽然不如咱们大宋,可差距也已经不大了。
看看这些年宋辽两国的贸易,主要以奢侈品为主,咱们大宋的糖酒,以及丝绸布帛,才是他们进口最多的东西。
我去过辽国,也见识过辽国是个什么样子,契丹人虽然彪悍,但他们的老百姓过的日子,还不如咱们大宋的百姓,所以辽国的平民是买不起糖的。
那些买糖酒和丝绸的,都是契丹人中的贵族和富人,他们和咱们大宋的王公贵族和有钱富贾们是一样的,都非常追求生活上的享受。
在京城的时候,虽然咱们住在庄子里,但那些勋贵们去咱家送礼或者谈买卖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子你也见过,你印象里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杨怀仁说着在自己肚子前边比划了一下,好像是说自己怀孕了似的好笑,莲儿忍不住掩嘴笑道,“他们都很富贵,嘻嘻。”
“呵呵,”杨怀仁笑道,“对啊,就是胖呗,他们为什么胖啊?因为吃的太好了,平时里大鱼大肉的把自己喂着,好酒好菜的招呼着自己个儿,又不怎么运动,能不胖吗?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糖,人吃的糖多了,就容易胖,而且吃糖胖和吃肉胖还不同,吃糖胖起来的,肥肉都长得太扎实了,想减都减不下来。
现在你明白为夫为什么专门卖糖给契丹人了吗?”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强者肆无忌惮的欺负弱者,然后把弱者掳劫过来当奴隶,契丹人年年冬天来大宋边境打草谷就是这样的。
以大宋的实力,起码眼下和契丹对抗还不太够,不过欺负欺负交趾,应该不成问题。
杨怀仁这么想,也并没有多少心理压力,生活在一个残忍的世界里,如果你不学会利用残忍,最终接受残忍的只能是你自己。
当然,杨怀仁觉得奴隶制是一种倒退,是落后的社会制度,吐蕃以及东南亚各国仍旧有很大程度上的奴隶制存在,所以他们是落后的。
所以杨怀仁决定将来不把交趾难民当奴隶,而是当做自家的长工,只要他们勤奋干活,不但管吃管住,还给他们发工钱,慢慢地同化他们,改变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的给杨怀仁种甘蔗。
听说后世岭南的甘蔗地,中国人也是不下力收割的,都是花钱雇南边的人越境过来干活,既然后世可以这么干,那么现在杨怀仁自然也可以这么操作。
人工的问题,也算是这么解决掉了,那么剩下的,除了进一步提高炼糖的工艺水平,只剩下运输和贩卖了。
运输的话,如果走陆路,从岭南把糖霜和石蜜运送到北方,甚至运到辽国去贩卖,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在交通落后的现在,走这么一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算上一路上的损耗,那这买卖做的就太费劲了。
毕竟一万石糖霜,五六万石石蜜,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下走岭南的商贾并不多,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交通的问题,他们的做法是从岭南走陆路到荆湘,然后从洞庭湖边内河码头把货物装船,然后走长江下江南。
江南就是大宋当前最大的糖霜市场,江南百姓喜欢吃糖,也是众所周知的。
如果要继续向北,可以利用大运河航运,最北可以到东京城,再要想向西北和京东各地散货,就要再用陆运的方式了。
杨怀仁想了想,这样的运输方式,虽然看起来很麻烦,但也已经是当下最实惠最实际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