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他也明白为什么王明远老是心里不舒服了。
拉面摊子其实不大,一个年轻人在面案前拉面,还有一男一女两位稍稍上了年纪的人在煮面端面。
杨怀仁也心生好奇,这个让王明远耿耿于怀的拉面摊子,究竟有什么值得他如此介意的本事。
四人走过去,刚好有人离开,他们也便顺势坐了下来。
年轻人见来了新客,马上收了碗筷擦干净了桌面,抬起头来笑问道,“客官要点什么?”
杨怀仁抬头看去,小伙子长得也算眉清目秀,可惜是个兔唇,破坏了原本清秀的脸,再看看旁边忙碌的一对老夫妻的模样,杨怀仁猜来他们应该是这个年轻人的父母了。
年轻人摆摊卖拉面,父母给他帮忙,虽然忙得一家三口头上频频出汗,但他们都是带着笑模样,忙中带乐。
“你都有什么特色的?”
年轻人答道,“小面摊子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提供,只有两种拉面,阳春面五文钱一碗,豚肉面十文,客官您看您点什么?”
杨怀仁知道鬼姐吃惯了牛羊肉,不太喜欢猪肉的肥腻,便和气道,“两碗阳春面,两碗豚肉面。”
说着掏了三个大钱放在了桌上,年轻人的父亲笑眯眯地过来收了钱,道了声谢。
年轻人微微一笑,接着动起手来,掀开了盖面的笼布,拿了四条预先准备好了的面棍摆在了案上。
鬼姐和青竹享受着冰砖和刨冰,便开始称赞杨怀仁,只是天霸弟弟这个大嘴巴,忽然来了一句,“哥哥,这改良后的冰砖,比之前你做的雪糕还好吃一些呢。”
第一次有人说杨怀仁做的东西不如别人做的东西好吃,杨怀仁倒也不生气,因为这没什么好忌讳的,事实就是事实。
杨怀仁在家做雪糕的时候,是临时起意,工具也是临时做的,配方也是临时想的,所以做出来的味道,虽然新鲜程度上给人惊艳的感觉,但杨怀仁自己是清楚的,那个味道只能说勉强可以,还称不上太好吃。
而现在随园批量制作的冰砖,是在杨怀仁反复思考之后重新修改了配方,而随园的厨子们又根据雪糕的一些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和完善,经过了很多次失败的试验之后,才有了现在的冰砖的制作方法和味道。
所以天霸弟弟说冰砖的味道比之前杨怀仁最初做的雪糕的味道更好,杨怀仁是承认的,而且他觉得,他这个发明者,其实也是冰砖的创造者之一,不存在自己和自己比的情况。
不过这件事,也给了杨怀仁很大的启发。
他凭借后世的进化发展,并自然融合了各个地方特色了的一千年的厨艺,在大宋这个厨艺刚开始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定显得他的厨艺冠绝群厨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就可以故步自封,乐享其成了。
原地不前,就是退步,甚至你进步的慢了,总是要被更加勤奋的人赶超的,这是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还是那句话,古人真的不比后世的现代人笨,只不过因为见识少,知识少,加上一些固化陈旧的封建思想的束缚,才显得有点迂腐或者蠢罢了。
当杨怀仁把他的厨艺带到了大宋,教给了许多厨子和徒弟之后,他们又会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美食,甚至也会有在某一道菜上超越杨怀仁的可能。
杨怀仁能认识到这一点,倒也是件好事,虽然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厨艺而骄傲自大,但如果将来有人真的能在厨艺上青出于蓝,他是不介意的,而且至少目前来看,他还有足够的自信,他就是大宋乃至全天下的厨艺第一人。
如今他已经凭借他的厨艺得到了太多,他也已经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能够很坦然的去面对未来的任何局面。
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他经历的增多,他也越来越成熟了,看待事情,也有了更多的角度,也更能够淡然的去看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