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天渐渐凉了,一日张松心血来潮提出要为张和置办身冬衣,衙门放工后便带他往街市上去。巧得很,去那几家成衣铺子得路过西门米行。走到米铺门首,张和站住脚扬声嚷道:“哟,老爷您看,这不遭劫那家?买卖且红火着呢。”张松抬手扇他后脑瓜儿,还没骂出口,里头出来个伙计,紧着唱喏赔笑。张和问他:“你家大掌柜呢?”伙计说,掌柜往明州港接船去了。
张松遂拉着张和随便进了家成衣铺,试了一身合穿的,也不挑拣,直接买下便打道回府。张和跟在他身后嘟囔道:“没见过这样买衣裳的,色儿都不让挑挑,纯粹打发人哩……”张松没好气道:“看不上你去退了便是。”张和又不肯,把那棉袍紧紧抱在怀里,一路骨嘟着嘴到家。
没过几日,又是个如水凉夜,张松守着张和抄了三遍《大学》,看着他那笔乌龟爬出的丑字儿直来火。这时外头来报,西门大掌柜求见。小张和听了瞪眼一乐,丢了纸笔便跑出去迎。
玳安儿边走边问张和:“你十几了?”张和笑道:“十二。怎的,大掌柜要替我说亲?”玳安儿敲他一爆栗骂道:“贼猴儿!毛儿没长齐,便做你娘的春梦哩!”
两人说笑间进得后院书房,与张松行礼客套一番。张和出去奉茶,玳安儿落座后便问道:“县令大人有何指教?前日我不在铺上,招待不周,见谅。”张松道:“谈不上,大掌柜客气了。”
玳安儿且等着张松说找他有甚么事,张松却只顾着强装淡定,忘了回答。两人便大眼儿瞪小眼儿,半晌无言。玳安儿只得找话道:“张和这孩子恁地伶俐,县令大人打哪儿收来的?”张松道:“他家打北边儿逃难来的,爹娘都死在路上了,这孩子命大,我便捡了他来。伶俐是伶俐,可惜不是块读书的料,难堪大用。”玳安儿道:“你当人人是你?赶明儿打发他上铺试试,我看有门儿。”“你当人人是你?”张松又把这句话还给他,两人便都笑了。
笑完玳安儿郑重道:“我来也是向大人辞行。秋收事毕,我那船也到明州港了,择吉日便可启航出海。此去经年,大人再有吩咐,恕我不能及时响应了。”张松顿觉心口一跌,怔了半天,才吐出“一路顺风”四个字。
玳安儿从袍里解下一锦囊,朝桌上一搁,当啷一声脆响。“这些年也没交过账给你,”玳安儿怕他不收,先劝道,“到底你是东家,这是你该得的。多了你也不好处置,这几根黄的,留你压箱底罢。”张松只想着可不能哭啊、你叫他安心去罢,全没在意金条的事。
玳安儿见他不推拒,便安下心来,又劝道:“要不,你再找个伴儿罢。这些年,再没遇见可心的?慢慢岁数大了,身旁总得有个知冷暖的人儿……”张松打断他道:“你找了吗?”
“我一年到头难有几日踏上实地儿,哪有好人愿意跟我?”
“人说海商四处为家,各个港口都养着人哩。”张松说出这话,自个儿先觉得十分不合适,窘得脸上发烧。玳安儿笑道:“我没有这事。”
张松便起身送客了。
--------------------
为我们松松小可怜点一首《烟花易冷》
第182章 番外四(四)说了两个字“不疼”
张和说去沏壶茶来,可这会子仍不见人,张松便亲自将玳安儿送至后院门口。玳安儿拱拱手道:“我走了,县令大人留步。”张松心头酸涩,忍泪口不能言,在他转身那一瞬,募地心一横,脱口道:“玳安哥!”
玳安儿回身冲他笑笑,似心有感应,张开双臂将他扑进怀里。“松儿啊,你好好儿的,嗯?”玳安儿在他脊背上实实拍了两下,完后便步履坚实,头也不回地走了。
张松呆呆凝望巷口许久,却不知暗处已有人看在眼里。
玳安儿一去,秋风更紧。转眼到了重阳佳节,张松照例领县学师生、举子秀才往西郊穹窿山登高望远,以诗酒赋秋。这吴县“穹窿诗会”久负盛名,吴中青年才俊齐聚山顶读书台,以文会友、各抒胸臆,是为一年一度的风雅盛会。
从前陆识瑜主持时,学子们见他庄重严肃,在他面前无不毕恭毕敬,不敢造次;这两年换了张松牵头,他性格谦和,不拿架子,且与学子们大致同龄,因而有的后生饮了几杯菊花酒,便露出些张狂姿态,众人放肆说笑,好不热闹。
这日秋风和煦,天朗气清,张松吃下几杯后潮热上脸,便独自离席来到台边凭栏远眺,吹风散酒。穹窿山乃吴中第一高峰,自此望去,八百里太湖烟波浩渺,辽阔无垠。张松思及此时玳安儿应已登舰出海,如今不知在哪片水域飘摇,不禁满怀感伤,心中无限寂寥。
正当他暗自嗟叹之时,一臂之外的红漆木阑突然爬上个人。那厮口里嘟嘟囔囔,坐在阑上摇摇晃晃,自言自语一味傻笑,一看便知醉得不轻。张松认出他是县学中年纪最大的生员,比张松还年长几岁,便收拾心情冲他笑道:“李先生下来罢,仔细翻下去,砸伤雏鸟可罪过了。”话音刚落,李生撑在身子一侧的手腕忽地一软,“啊啊”叫着,眼看当真要翻下去了。
张松抢一步上前,一把薅住他后衣领子,可人已跌出阑外,全靠张松以一条手臂将他拎在半空里。两人同时惊叫连连,席上众人急忙冲过来,合力将李生拽回台上。不消说,李生吓得酒全醒了,汗透了衣衫,两腿软得站不起来,趴在地上咚咚给张松磕头。张松欲搀他起身,才发觉右臂已抬不起来,一动,便觉肩膀处锥心刺骨,疼出一头冷汗。
众学子见状,便知县令大人肩膀掉了,于是再没心思宴饮,匆忙簇拥着他往山下赶,急寻正骨师父为他处置。不巧的是,县里两位正骨师傅都回乡下过节去了,李生扶着张松从城西走到城北,又失望回到县衙,两人急得焦头烂额。张松咬牙擦汗道:“罢了,你去叫个力气大的来,与我硬推回肩膀窝儿里罢。”李生摇头大呼“不可”:“谁知道轻重?万一推得不对,落下……学生有何脸面见人?便是死了,也不好同陆大人交代!”
张和在一旁抹着眼泪,听了这话,猛地双脚一跳,接着便往外跑,口里高叫着:“老爷等我!我去叫人!”
李生泡了碗茶来与张松收惊,张松见他急得挥汗如雨,还得紧着宽慰他。不多时张和打外头一路喊着进来,带来的人,是个高挑白净的后生。张松认出他是谁,便挥挥左手叫他免礼。
张和边喘边嚷道:“老爷,他们仵作,能接骨!人说,摔断成几截儿的,他们都能给拼整喽!”李生闻言皱眉直摇头:“这……这……活人能同死人一样?嗐,休得胡说!晦气!”
眼看着右肩已肿出一拳来高,张松疼得遭不住了,哪还顾得上讲究晦气不晦气,便问那人道:“阿水小师傅,你可会接骨?”
阿水面如止水,只点了点头,却不上手。原来,仵作因常与逝者打交道,世人对他们恭敬有加,却都敬而远之,故而做这行的为不讨人厌,有许多规矩要守,其中一条便是,未经邀许,不得擅入他人住所、不得触碰他人身体衣冠。若非张和哭求邀请,按理阿水连这县衙后堂都不能进的。张松想到此节,便焦急道:“烦请阿水师傅替本官将肩膀儿接回罢,这会子愈发疼了。”
阿水仍面无表情,走上前来一手捏张松大臂,另一手握住他肘部,牵引着整条手臂缓缓画圈。张松忍着钝痛,暗暗提一口气,等他推那一下。阿水见他慌的脸色煞白、双睫颤抖,难得开口,冷冷说了两个字:“不疼。”然后往内一推。
张松还等着那一下剧痛呢,他说“不疼”,竟当真不怎么疼了,连声响儿都没听到。阿水又说了俩字:“动动”。张松轻抬手臂,虽有些酸胀,倒真能活动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