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页

唐末大军阀 云霄野 2086 字 2023-03-08

所以韩知古从一开始便将耶律阿保机视为要去效忠的君主,长大成人期间,都是受着契丹习俗的耳濡目染……所以他虽然留的是汉人的血,韩知古却算是最早真心实意将契丹视为自己故国的汉臣,而且没有之一……

然而当初投效契丹的汉人文臣武将,如今或是被魏朝清算诛杀,或是重归中原,受魏朝任命而叛离契丹……韩知古却为契丹国竭力效死一直到了今日,可是眼见自己已是命不久矣,他大口大口的呕出鲜血,心中也不由的喟叹念道:

契丹大厦将倾,国势危难,我着实也已经尽力了……只可惜,这辈子看来也到此为止了……呵呵,我本是汉儿,却蒙先帝赏识提拔,故而为报君恩,而死忠于契丹……只怕这在中原汉人看来,我便与赵德钧、王郁之流一般,也不过是数典忘祖、谄媚于外族的败类罢了……

可是我当初被掳至北地,这辈子几乎都是为契丹效力。如今为国赴死,身后倒要留个骂名,罢了……生前身后事,已是无能为力,我何等样人,便由得后人去说吧……

而眼见韩知古倒卧在亲随怀中,已再无半点动静,耶律沤里思面色悲愤,狠狠咬了咬牙,旋即断然喝道:

“快!带上韩仆射的尸身,已是耽搁不得,速速撤兵!”

第1413章 九死一生,却也只能硬闯

营州治所,柳城左近。按说当年也是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忿然起兵,与中原王朝的征讨大军鏖战历时十三个月,以对抗武周的中心所在……而那场由契丹人发动的叛乱,虽然迫使武则天前后出动军队数十万前去征讨,伤亡惨重,而直接导致唐庭李氏力压武氏子弟,最终由武则天还政于唐,但好歹那场战争也以契丹叛乱被彻底平定而告终……

而耶律德光统领部众兜兜转转,又来到他契丹先人曾对抗中原王朝的这片土地,看来也不是个好兆头。

辽西和龙山山岭丘陵连绵,道路蜿蜒曲折,然而契丹部众只得暂时驻扎于此,只是从内到外都透着股低迷气象。

诸营内部诸般设施东一团、西一簇的,也是在算不上如何齐整,虽说也有契丹以骑兵为主,所以要划出更大的区域供战马奔驰的因素,可是大多士卒有一搭,没一搭应付着军职差遣,其余军卒大多时候也只是在发呆,纵观军容明显已是萎靡至极。麾下军卒颓废低迷,而契丹诸部各级的军将即便着手整肃军纪,可他们终日也是忧心忡忡,毕竟现在的处境,也与穷途末路几乎没有什么分别……

派出大批远拦子探察周围的军情,也已试图突围出去,再从地形多为低山丘陵的辽西地界逃入塞外草原。然而枉自损兵折将,又探知得北面夏鲁奇,西面高行周,东面刘词,南面符存审、安审琦……这些魏朝名将,各自统领所部兵马,不止形成包围之势,已开始合围而来,这个局却又该怎么破?

“韩知古……也已殉国了么……”

位于营盘中心处的大帐当中,坐在正首的耶律德光喃喃念道,他整个身子都蜷缩在狐裘当中,说话也显得有气无力。大帐内其余契丹军将低垂脑袋,拿眼角余光望去,就见他们的皇帝眼眶似是凹陷下去几分,皮面蜡黄、气色极差,看起来给人一种很丧的感觉……焦躁与忧虑也更如沉甸甸的石块一般,压在每个契丹臣僚的心头上。

毕竟现在的压力,已经足以将耶律德光逼疯。按李天衢推敲自己这个对手的性情,他本来就不具备那种处变不惊,能安之若素的心理素质……

便如按正史轨迹,耶律德光南下中原,明明覆亡后晋,兼并大片疆土,改国号为辽,契丹也正处于最鼎盛的时期,结果只因各路抗击契丹的武装蜂起,他便郁闷到在班师返程途中纵欲发泄,致使热疾加剧而落得个猝死的下场。眼下的形势,又较之契丹原本的国运险恶上太多,耶律德光无论精神还是身体状态,当然也都已到了临近崩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