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页

唐末大军阀 云霄野 2537 字 2023-03-08

但是针对的目标是契丹,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与对方都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而且当年诸国割据,由后唐做为北面屏障提防塞外诸族之时,正值契丹强盛时期,对于中原所能造成的威胁,魏朝在场众臣也都十分清楚。

何况正是由于魏朝的缘故,本来对外扩张势头极为猛烈的契丹,却被打得疆域大面积缩水,曾经征服过的领土大片沦陷,本来依附的诸族各部相继叛离,而与魏军交战期间,折损的契丹开国功勋、宗室贵胄更是不计其数……眼下的契丹帝国,对于中原王朝恨意当然已是深入骨髓,如果留有它东山再起的时间,那么无论出自于拓张领土,还是兴兵复仇的目的,对方也势必还是要杀回来的……

就好比两个彼此积怨颇深的人你一拳、我一脚地打起架来,也早就已经打出了火气……其中一方,已经将敌手揍得气息奄奄,眼见就能将对方生生锤死,这个时候,也没有突然收手,还要等敌人仇家再养好伤,恢复力气之后,再打回来的道理。

既然双方已是势不两立,那么也就只有趁着将你打残之时,再要了你的命。

所以当李天衢宣布要集结重兵,直接杀完契丹的国都西楼临潢府,看来也不会考虑将军队规模控制在五万人以内之时……参赴朝议的魏朝臣子当中,也只有人颂赞陛下英明神武,为万民安定而誓要诛锄外寇、荡灭胡虏。至于这个时候还要出面对魏帝李天衢要大规模用兵提出质疑的朝臣,则是一个都没有。

毕竟当年汉武大帝刘彻北击匈奴,迫使其远徙漠北,但也有后人评述他穷兵黩武,用兵忒过,而拼光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时节,为他留下殷富的国库……可主要问题在于,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那段期间光是与匈奴交战便长达四十四年之久……而如今魏军已经占据契丹人的圣山祖地,魏帝李天衢又要直捣契丹国都,如若马到功成,也极有可能将契丹人直接打散,那么若说这场战事是为了一劳永逸,的确也有道理。

至于李天衢的心腹近臣,自然是与他们的主公理念相合,至于还有个别臣子不认同过冬之后立刻对外用兵……可他们也很清楚:陛下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算我们劝,他也不会听啊……

第1392章 千方百计的阻挠,还是无济于事

魏朝各路军旅奉从诏令,开始向北方进发。大队大队的将士身上都穿着整齐甲胄,诸般兵器的锋刃,以及甲叶叶片都擦磨得闪闪发亮,不但透出股萧杀之气,而军容之严整,也让沿途观望的百姓心生敬畏之心。

如今魏朝发兵塞外,要攻取的目标,已是位于蒙古高原与冀、辽交界一带的临潢府西楼……意图全面攻占耶律阿保机划东、西、南、北四楼,地处契丹这个民族发源中心地带的全部领土。事成之后,本来便处于颓势,惶惶而不可终日的契丹丧失故土,整个国家的心气都要被打没了,也很有可能分崩离析。

至于耶律德光,乃至契丹国的群臣贵胄,当然不会甘心做砧板上的鱼肉,敌国大军都要打到国都家门口这边来,自然也要立刻派出兵马进行阻击……

草原地界,相对更为地广人稀,广袤的土地上,多是一些游牧部族来往迁徙,用于定居、防御的城郭密度远远不及中原地带。如此对于魏军而言有利的是,兵锋直指临潢府一马平川,沿途几乎不存在什么由大面积防御工事构成的据点与阵线。

只不过茫茫草原之上,来去如风的契丹骑兵,也随时都有可能从各个方向忽然杀出……耶律德光当然也不能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如果正面硬碰硬的对决,魏军精锐甲骑的战力,可绝对不逊于契丹骑众。整个国家人心动荡不安,军队士气又甚是低迷的情况下,恐怕生生要被魏军打崩……

所以契丹还是要发挥出骑兵来去如风、不断奔袭的特性,避敌方主力的锋芒,而尽可能试图摧毁魏朝的辎重补给……一拨人数约莫在三千人上下的骑众,人人斜跨着角弓,装备诸般马战兵刃,犹如无数只野狼在草原上奔驰着,他们各个神情狰狞,眉宇间也透出股决然之色,而势必要把出现在眼前的人撕成碎片。

临潢府方面接连派出几拨骑众,迂回抄后,就是要去袭击魏军装载粮秣、衣袄,乃至各种攻城器械的辎重车仗。如若魏军反应及时,迅速调集大股兵马夹攻过来,他们便会迅速撤离……通过不断的东西穿插、指南打北,摧毁魏军要用于轰击西楼龙眉宫的攻城器具,试图让北伐的魏军缺衣少粮,那么硬撑一段时日,南朝敌军的补给难以为继,便会知难而退了……

一路魏军的辎重车仗逶迤如蛇,正在草原上行进着,骡拽马拉的车辆经过相对不算十分平坦的地面,轮子发出吱嘎嘎的响动声……上面装着各种便于长期保存的腌肉、泡菜、面粉,以及各种攻城用器具的组装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