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页

唐末大军阀 云霄野 2206 字 2023-03-08

然而李天衢又听闻契丹汉臣张砺,已组织燕云北隅的汉军奋力抵抗胡骑侵害汉民百姓……也回忆起此人按史载轨迹,便是于后唐亡国之际被掳掠到北地,而后便极受耶律德光的重视……

不过有别于其他那些对契丹奴颜婢膝的汉人属臣,这张砺虽然文采出众,而在契丹也备受重用,可他本来就是被迫为外族擒获,而且屡次计划逃回故地……结果耶律德光将其捉回来,询问张砺为什么不肯为契丹效力,他便回复不习惯北地风俗,仍旧心念故土……耶律德光反倒也不责罚张砺,反而杖责给他安排的翻译官有言“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

所以也看得出耶律德光对张砺极为看重,更是处心积虑地要使他甘愿效忠于契丹。

而按正史线契丹大举南侵后勤,诸如石鲁隐、耶律郎五、耶律拔里得等将领肆意剽掠,屠戮百姓,也正是这张砺站出来谴责声讨契丹诸将的暴行,并且劝说耶律德光如果一味纵容契丹亲信祸害汉民百姓,那么即便暂得中原,你也注定守不住这片江山……只是当时的耶律德光调遣各路兵马屠掠,获取大量的财富,也正处于要杀人立威的阶段,所以对于张砺的劝告也是置若罔闻。

直到耶律德光眼见各地汉人武装的反抗起义此起彼伏,辽朝在中原作孽尚可,但着实难以立足下去,遂不得不罢兵北还,而于途中病死于杀胡林中……石鲁隐、耶律郎五、耶律拔里得等契丹大将记恨张砺在皇帝面前告发他们大肆屠戮,掳掠汉民财物子女,便派放话必要取他性命。张砺则据理力争,仍旧痛斥对方残害汉民的暴行,只是当日晚上,便落得个愤恨而死的下场……

所以说张砺其人,本来拒绝为契丹效力,就算会被耶律德光打动,而做了个听命于外族政权的汉人属臣……可是在当时中原皇帝石敬瑭,都要对契丹国主叫爸爸的大环境下,这对他而言也算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何况张砺有别于明显有别于其他为了一己私欲,便只顾向契丹权贵谄媚示好的汉人臣子。他仍时刻顾念着中原汉民的生计,出面痛斥,狠狠得罪了那些握有兵权的契丹贵戚,也仍是在所不惜。

如今这等形势,魏朝大举北伐,收复沦陷于异族的汉土在即,却还有契丹兵马于临走前侵害汉人百姓……张砺遂动用他在燕云北隅汉人军民当中的名望,索性彻底背叛契丹,号召汉军将兵据城抗击胡骑。而推敲他的史载事迹,他如此做的动机,大概也能解释得通……

李天衢思量一番过后,再沉声下令时,双眼当中也已然满含杀机:

“传朕的谕令,收复燕云北隅的各路兵马,如若遇上由汉军兵马镇守,已不是由契丹军将主持防务的城郭县坊,悉宜好生安抚,奉劝速速开城归降;而据文德县已然脱离契丹,占城抗击死守的张砺所部汉军,则速发北面招讨两路兵马前去驰援。

至于眼下仍旧于燕云北隅到处杀掠、为非作歹的契丹兵马……较之驱逐胡虏,还是要以歼灭战为主。如何围追堵截、拦截包抄,虽有诸路将领自行决断。可是让他们记清楚朕的这一句话:

还没退出关外,还敢四处造孽的契丹兵马,眼下既然还没走,那也就不必走了……各路军旅杀尽外虏,自当竭尽所能,也决不可多放跑了一名胡骑逃回草原!”

……

地处燕云十六州北隅,处于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而位于后世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的武州治所文德县城。迄今为止,由于被契丹攻占的时日有限,所以还没有按史载轨迹由辽朝统治之后,与妫州、新州等地而相继更名为归化州、可汗州、奉圣州……此间州府治所,本来处于契丹统治之下,眼下城头上下却是杀声沸腾,而正在遭受契丹兵马的疯狂猛攻……

呼啸的箭簇,一蓬一蓬的朝着城头射去。每一次伴随着密集弓弦的响动声,也总会有人踉踉跄跄的倒下。

由契丹骑兵所发起的攻势就一浪高过一浪,本来简陋的攻城用具在大量焚毁之后,那些指挥宫帐军意图尽快抢占城关的将领,自知他们也根本没有时间再去打造、转运攻城器械了……索性还是采取最为简单粗暴的蚁附攻城战法,勒令大批士兵拼命的朝前涌上,翻身下马,架起长梯便要弦上攀爬,外围自然也还有大股骑军来往驰骋,掌控便射,以尽可能的朝着城头守军予以压制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