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页

唐末大军阀 云霄野 2169 字 2023-03-08

也是等到后晋灭亡之后,刘知远才于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政权。然而他越过后晋末帝石重贵的年号开运,直接沿用的是石敬瑭的年号天福。考量先前的李从厚、李从珂、石敬瑭,之后的刘承佑、郭威……中原王朝帝位更迭,几乎都是以下克上,权臣叛乱兵变将在位的皇帝赶下台,而刘知远夹在中间,在五代十国这段时期,倒也显得难能可贵了……

所以刘知远固然有野心,也具备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狠辣魄力,然而他对石敬瑭忠心耿耿这一点倒是没得说的。故而刘知远虽然对石敬瑭投靠契丹,利用外族成就霸业的抉择表示赞同,却对他那主子拜年纪要小了十几岁的耶律德光为义父,则觉得有些丢不起那人……但是石敬瑭选定的路,刘知远也只能跟随下去,直至走到穷途末路。

环视周围杀气腾腾的魏军将士,刘知远面如生铁,仍不愿显露出半分胆怯与沮丧,可眉宇间却已难掩怅然之色……未过片刻,他便见夏鲁奇绰枪策马驶来,犹如铁塔般的身形端坐在雄俊的战马上,睥睨俯视,又厉声喝道:

“刘知远,你已逃不掉了!甘愿由契丹胡虏驱使尔等做鹰犬用,如今死到临头,也是咎由自取!你是自己做个了断,还是要我再费些手脚送你上路?”

刘知远闻言,倒不由的冷笑一声……若是按史载轨迹,契丹覆亡后晋,而耶律德光登殿接受朝拜,诏令改国号为大辽,占据河东,而抵御契丹时出工不出力的刘知远第一反应,也是派遣心腹奉三表禀奏契丹,一贺耶律德光入汴,二称太原夷夏杂居,戍兵所聚未敢离镇,三则称在确保道路畅通的情况下,向契丹进奉贡物;

然而确定契丹人无法久居中原之后,刘知远便立刻翻脸,疾呼“戎狄凭陵,中原无主,令藩镇外附,吾为方伯,良可愧也!”……遂断绝向契丹进奉钱帛,宣抚慰劳保卫地方、抗击契丹的军民,下令收复失地,对占据中原各处的胡虏一律诛杀……

做为一个沙陀人,刘知远又立国号为汉,而招拢诸地汉人臣民纷纷投诚归附。又正好赶上辽军大举撤返,耶律德光也在途中病逝,致使国内爆发耶律阮、耶律李胡争夺帝位的内乱,他浑水摸到一条大鱼,才得以建立五代时期的第四个中原称正朔的王朝。

所以对于刘知远而言,汉人的民族家国情怀,也是他要加以利用而成就霸业的一种手段。虽然不会像石敬瑭向契丹谄媚的嘴脸那般无耻没有下限,但是刘知远出于彼此利用的动机,也不排斥供外族驱策……不过如今站错了阵营,被魏朝汉儿叱骂他这个汉化程度很深的沙陀人,是为契丹卖命的走狗奴才……那就只能认了,并没有什么好反驳的。

刘知远遂沉默片刻,缓缓抬起头来,对夏鲁奇淡然回道:

“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我时运不济,情知今日必死,也就只得认了……杀阵交锋,技不如人,我既不是夏将军的对手,也不必劳烦您动手,这颗人头也是份功绩,就由夏将军来领了吧……”

刘知远沉声说罢,手中紧绰的佩刀,便已横在脖颈间,旋即他用力一划,鲜红的血液,便顿时喷溅而出……

……似刘知远这等人,即便善于笼络人心,且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可是他手段狠辣、杀心太重,诸如白承福所部吐谷浑人不堪受盘剥压迫,要离关出走,便直接血洗部族;

李从珂、石敬瑭先后谋朝篡取帝位,都没有加害他们义父、岳丈李嗣源留下的幼子李从益,以及其养母花见羞,可是刘知远考量到他们是后唐帝胄,有可能被人利用,所以孤儿寡母,也照杀不误;

对于碍着他仕途的同僚,刘知远还是毫不顾忌设计构陷,杀人满门……总之只要是他觉得对自己有可能构成威胁的,刘知远的处置手段简单粗暴,就是要杀;再加上他任人唯亲,给他儿子留下满朝奸邪的烂摊子……

所以这厮即便是个勇猛善战的好将军,可刘知远因缘际会,把握时机,接手契丹北返后留下的中原疆土,相当于捡来个帝位,但他本来就不配做个正朔帝君。

然而刘知远性情隐忍坚毅,宁可自刎做个了断,也不愿自己的性命断送于他人之手,看来既知死到临头,便也不愿再示弱服软……所以这个正史中五代第四朝的开国帝君,直到死的这一刻,他双目圆睁,仍把自己的腰板挺得笔直,便直挺挺的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