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方今在中土称孤道寡的,在南面就只剩下吴越、闽国,以及已经丢了半壁江山的楚国,还有先前早已称帝,眼下却面临魏朝的威胁而瑟瑟发抖的越国……李天衢心想要加快一统的进程,也不再顾忌吞并它国的理由是否过于牵强。
说到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便如宋太祖赵匡胤说的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什么宗主藩属的名分,那只是乱世诸国合纵连横的相处之道罢了。可天下乱世纷争,终究还是要回归大一统的治世,但凡游离于朝廷之外的割据政权,早晚必然要灭了你。现在机会既然成熟了,那又何必再等下去?
李天衢心中念罢,便缓缓起身,又断然说道:
“楚地既然已去王号,须由我朝转赐的藩镇节度使旌节、符信统掌一方,马希范也不过是武安、武贞等诸藩之主,可他竟然也敢僭越帝制,目无皇权,怀不臣之心,废黜其一应官身爵禄!
而马家父子两世、三代国主经营湘楚之地,先有马希声公然响应吴国,胆敢与我朝为敌;后又有马希范罔上虐下、面从腹诽,亦不可再由其司掌楚地。好歹马殷当年打下南楚社稷,好歹也能治政安济百姓,也着实做到了上奉天子,下奉士民;
可是马希范骄侈僣忲,取快一时,压榨盘剥湘楚黎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如今湘楚也不必再由马家统掌下去了,也理当并入我朝疆土,如今也已关乎一方百姓的福祉……而马希范先前倚仗我朝,兴兵举事,逼迫他兄长马希声退位,也已坏了他父亲兄终弟及的遗训,楚地文臣武将,都是为我朝势威所慑只得奉其为主,也尽是敢怒不敢言……如今轮到我国兴师征讨马希范,楚国旧臣宿将、三军将士,又有谁肯为他效死卖命?”
第1169章 要全盘吞并的,不止是楚国
次日一早,李天衢于上朝时便称马希范僭越逾矩、大逆不道,遂下旨出兵征讨。可是除此之外,他还又下诏令称吴越王钱镠素来臣服,也甚是敬服那个长者治国有方,治政恤民,使得治下人心安定、地方富庶,遂再受朝廷赐封为太师。只可惜割据一方,虽闻名久矣,却始终无缘一见,遂宣召吴越国主赶赴汴京觐见。
只是李天衢这道诏令一出,也登时引得朝堂众臣一片哗然……魏朝帝君先是斥责楚地马希范僭越罔上,出兵征讨,已是摆明了要全盘吞并楚国;可是他随即便夸赞吴越国钱镠向来臣服于中原王朝,理当加封厚赏,还说什么一直想与那个长者当面会晤……然而漂亮话讲得再多,又能安得什么好心?
虽说按正史轨迹,帝君途径臣服藩国领地,北平王王都便曾亲自逢迎征讨契丹,途径定州的后唐庄宗李存勖,设宴欢饮。之后李存勖驾幸邺都,王都也曾亲自前去朝觐,留宴十日,相处得其乐融融;
而后唐覆灭梁国之后,南平高季昌为了与他干爷爷朱温划清界线,遂不听谋臣梁震的劝谏而亲自赶赴洛阳入朝觐贺,李存勖果然打算将他直接扣下,只是听智囊郭崇韬进言“唐新灭梁得天下,方以大信示人,今四方诸侯相继入贡,不过遣子弟将吏,而季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而反縻之,示天下以不广,且绝四方内向之意,不可”……李存勖这才暂时罢免了将南平王扣留下来的心思。
只是高季昌返程归去之后,李存勖又反了悔,遂发密令火速至命当地节度使截留高季昌。密诏传到时,高季昌早已连夜离开……返回到了自己的地盘,当时已经避李存勖的爷爷李国昌名讳,而改名为高季兴的南平国主心有余悸,遂有言这一趟有二错:我去朝拜是一错,后唐君臣再放我回来便是二错。
由此可见,这般时节做为奉表称臣的一国之主,如若离开自己当家做主的领地,前去朝觐中原王朝的皇帝,有极大的概率会被直接扣下……当然也会接受改封赐赏,但是无兵无权,也就只得宣称愿意献土彻底纳入正朔帝国的版图……
你既然来了,那也就没有必要再走了,就安心做个高官厚禄的显贵公卿吧。只不过你的后世子孙,也就别指望世世代代的延续割据政权的国祚了。
可问题是,但凡有些权谋心术的魏朝臣僚,也都能意识到帝君李天衢这次可不止是要兼并楚国全境疆土,竟然还要连带着吴越国一锅端了……钱镠与吴越国文臣武将也都不是傻子,又怎会看不出魏朝的用意所在?
而吴越国自从最开始受朱温的梁国赐封以来,谁做为中原正朔,便向来极为恭顺,就相当于四方诸侯当中的模范生……前番楚、越联合吴国抵抗魏朝,本来自身处境也受到威胁的吴越国却也选择按兵不动,虽然没有直接派兵协同魏朝攻讨吴国,但明面上也宣称中原王朝兴师讨伐暗中谋逆的藩属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