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好歹也是半生戎马、一世英雄的开国明君,钱镠就算不会为了保全王位,便非要与魏朝对抗到底。可他心想若是魏军来犯,便不放一箭一矢直接举国投降,非但对于为吴越建国立下赫赫战功的顾全武、杜建徽等心腹将领有愧,在世人看来,这也未免忒过窝囊了些……
魏朝已经大举南下,这也比我原来所预料的时间要提前了许多。魏帝固然是一代雄主,只不过现在还没到纳土献地、归附中原的时候……可是要为以后着想,吴国这滩浑水,我吴越国也决不可淌进去……
钱镠心中念罢,遂对杜建徽长声说道:
“按杜卿所言,吴亡,则我吴越危矣,故而劝谏孤当发兵去救,也顾不得会与魏朝交恶,这才能互为倚仗,对抗中原……可是孤却以为,无论我吴越国是否派兵,吴国早一时、晚一时,也必然会被魏朝所灭。
毕竟铜陵口一役,吴军素来引以为傲的水军大败,徐温败归升州,也根本无力阻挡魏军大举渡江。镇南军治下江、吉等州府相继失守,亦难挡魏朝虎狼之师,各处州府的吴军,若是再得知水师……想必胆气尽丧,而相继归降于魏朝。
既然吴国必定保不住了,那么我吴越又何必徒劳去救?何况我国派兵,便是为了挟制吴主而专权的徐温,而枉自结怨于魏帝,此举非是自保之道,也殊为不智也……”
第1105章 海龙王钱镠,长者的智慧
听自家主公明摆着不打算发兵援吴,杜建徽心中更急,他立刻又道:
“大王,同魏朝接壤终日提防,而与吴国唇亡齿寒的,又何止我吴越?前些时日楚国发来讣告,武穆王(马殷谥号)病逝,由其次子马希声继位。虽然楚人也奉行上尊中原,下安士民的国策,可魏朝灭吴,必然得陇望蜀,楚、吴两国多有来往,也不会坐以待毙下去。
再加上南面的越国,改制称帝,也已与魏帝交恶。如今吴国全境疆土,若是为魏朝所并,越国则也是形势危矣。为了自保,越国国主也必会出兵救援!如此几国联手,以效苏秦合纵六国抗秦之法,也当能制衡魏朝。又怎能说吴国必亡,而只得作壁上观?”
杜建徽越说越急,可钱镠神情从容淡定,他摇了摇头,又长声说道:
“吴国先有杨渥小儿迫害旧臣勋将,徐温、张颢煽动兵变弑主,彼此又反目相互倾轧。而后徐温袭杀张颢,挟制幼主,以为能独专国政,可是又引起刘威、陶雅、李遇等外藩宿将的不满……如今徐温虽然陆续肃清吴国内一应反对势力,可时日不久,还要弹压清算、排除异己,致使各地暗流涌动。不少吴军部众,只是为势所迫,对徐氏口服而心不服罢了。
再给那徐温几年的时间,再无外部威胁,以他的手段,想必能整治得吴国上下一心。可是魏朝灭梁吞晋、速亡蜀国,又岂可以等闲视之?如今水战大捷,自湖口、铜陵大举渡江,当初刘威、陶雅等宿将的旧部兵马眼见吴国亡无日矣,谁还肯为徐温效死卖命?如此即便楚、越……乃至我吴越发兵去救,吴军将兵无死战之心,又焉能不亡?更何况……”
钱镠再说下去,他那张沧桑老迈的脸上,也显露出一抹厌恶之色:
“孤与吴国孝武王……杨行密本是老对头,当初争夺江东诸州,他称穿钱眼,孤曰斫杨头……杨行密麾下久战成名的心腹宿将,乃至智囊谋士,与我吴越连年交锋杀伐,孤当然所知甚详,偏偏当年还真不知晓徐温这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