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史载线的张武,本来会是南平国的苦主。头一次是以火焚船,致使侵犯至巴东地界的南平军折损过半。而后不出几年,后唐发动灭蜀战事,南平国趁机兴兵去犯,结果被张武使得一招铁索横江困在江中,又复以火攻之法,致使敌军焚、溺死者甚众,以不足万人之数杀得几万南平军崩散溃败,张武遂名声大噪,而让世人知晓其打水战的本事又是何等了得。
然而前蜀政权覆亡之时,张武便挟几州之地归降于中原王朝。只不过正史中他降的是后唐,现在则归从于魏朝……做为留守地方的降臣,当李天衢得知他于何处赴职,便立刻下达诏令,命其至淮南选编飞棹诸营,并在手谕中承诺如若辅助柴再用、安仁义南征有功,厚封重赏、福荫子孙,也决计不会少不了他的。
毕竟按李天衢想来,张武即便不算当世名将。可是单论水战而言,在五代后唐时期,也真想不出还有谁水战的战绩能与其相提并论。
至于名为赵廷隐的那个军将,本来于梁国宣武军中效力。按说史载线后唐灭梁的战事当中,他甚至还做为王彦章的偏将一并被俘,还是因夏鲁奇称其为可用之才,才没有被处死而归降于后唐。随后由于他参与灭蜀战事,便留在西川赴职,顺势为孟知祥平定川渝立下了赫赫战功,还曾杀退过南征的石敬瑭所部军旅,成了后蜀政权的开国功臣。
先前梁国却是为魏朝所灭,赵廷隐归降于中原王朝,没有赶赴川蜀地界上任,而是被调遣至淮南军藩镇任职……随着柴再用督军治兵,水战之法大致磨砺得通透,也有能力统掌一支舰队。
“赵都将,打头阵的舟师就由你来指挥。我坐镇中军,且看吴人又会如何出招。”
柴再用对赵廷隐下达军令,随即又转头望向一旁的张武。通过这些时日的了解,以及彼此针对与吴国水军的战事所进行的军议……他也很清楚要一举杀溃吴国水军主力,除了本朝水军舟师配备的新式火器,眼前这个巴蜀地界出身,尤以善打水战而见长的将官,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面色如铁,粗壮黝黑而得了“柴黑”诨名的柴再用,遂与按《十国春秋》所述面紫黑色,少时不务家人产业,里中豪多畏惮之的张武黑脸对黑脸,又大眼看小眼的目光对在一处……倒是柴再用先面露笑意,旋即又对张武说道:
“按张指挥先前所谏之策,我军部署齐备。吴人多半也会如我等所料的那般,以为有天时地利可以倚仗,而会有乘风纵火的打算……就劳烦张指挥统领飞棹军诸部观望戒备,倘若真如先前所料,到时候就看我军与吴人谁的火又能烧得更旺了……”
第1095章 乘风纵火,真当这是赤壁之战?
张武听柴再用出言夸赞,他呲牙一笑,随即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便豪言道:
“术业有专攻,末将别的不敢说,可这大半辈子一直管领水军。当初效力于蜀,平定两川各据一方的军阀,乃至讨乱平叛之时,小打小闹的阵仗姑且不论,水战两军对垒,要一举克敌制胜,诸般战法当中,还是以火攻最见成效。
末将既知如何在水战中放火烧敌,当然晓得又当如何防备敌军用火攻。柴节帅尽且安心,如今布署齐备,就算吴人痴心妄想,意图趁着风势算计我军,也注定不能得逞!”
柴再用虽然力图精益求精,过了中年之后,又开发出了水战技能。可他毕竟属于半路出家,如果作为水军主帅,也难免会有疏漏之处,而他先前麾下将佐大多也都缺乏水战的阅历。如今有了张武这么个水战上的经验满级号打辅助,与吴国以水战见长的敌军大战,他的作用的确尤为关键。
起初从军时张武便已年纪不小,如今老而弥坚。柴再用这个本来适合唱黑脸待己却十分敬重,张武也不是扭捏矫情的人,他不失礼数,也笑呵呵的应了,自然要使尽浑身解数好生辅佐,以促成魏朝大败吴国水师。
虽然本为蜀将,张武统掌水军先前坐镇巴东地区,提防的是有敌国会溯江而上,企图入侵蜀地。可魏朝大军的主力却是从北面杀入蜀道,速灭蜀国,他几乎也没有用武之地……张武想的很开,这年头乱世杀伐,自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两川之地的统治者先前姓陈、姓顾,随后姓王,如今姓李(按正史线以后还会姓孟),做为川蜀军将,至少现在而言,对于那些先后统掌蜀帝的君主,也很难谈得上什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