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一轮箭簇打击之下,那些早已势如散沙的后唐败军更是崩溃散乱,人马纷纷翻倒,哭喊声响成一团……带队的军将哪里还敢久留?甚至一支羽箭从空中疾落,正好插入他身边小校的口中!
眼见簇尖森寒的利箭溅起鲜血,一下子又从自己的亲随小校后脑凸出……当即骇得那员后唐军将拍马奔走,也不顾身后哀嚎嘶喊的麾下兵卒,只图立刻从五台县城下逃脱,而距离即将袭掠代州全境的魏朝大军越远越好!
而五台县东门,又有霍彦威、淳于晏带领着一彪兵马进入城中,眼见城内后唐守军已是扑杀殆尽,残存的士兵也都抛下兵刃,伏地乞降……战事也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霍彦威环视一圈,便奋声喊道:
“好!按葛节帅指挥部署,已先拿下这五台县,再立刻挥军北上,攻取五台山以北雁门等要地之后,非但对太原形成夹击之势,也断绝了晋主北往云中,遁入塞外的道路!”
第998章 生死关头,要背后捅刀的,却不止一个
诸部魏军开拨杀入河东地界的过程,也已无须详叙。
陆续几场战事,其中先前遭负箭疮的后唐老将安金全,又与安审通等子侄,又于太原府晋阳城以南的太谷与魏军激战一番,仍是难免落败,而退入县城死守。
直至李天衢的御驾进入太原府下辖的地界,几路魏军对晋阳所形成的包围圈,也已经开始步步为营、逐渐缩紧……
太原晋阳,在五代时节除了后梁、后周掐头去尾的两个王朝,按说也是后唐、后晋、后汉三朝的龙兴发迹之所。
直到后来宋太宗赵光义,因恼恨数度猛攻太原晋阳未果,而在北汉降服后,才下旨拆毁旧城……至少眼下的后唐国都,还是周长四十二里,共设二十四面城门的浩大规模。城防守备,也远远要比正史两宋时期,由宋将王禀抵御金军而打响的太原保卫战那时的城郭更为坚固。
李天衢情知自己御驾亲征也有一段时日了,按说身为一国帝君,也着实不应久离京师朝堂。可非常时节也不能拘泥于常规。李天衢在这场会战打响前夕,也不能确定自己便必定能将李存勖逼到这步境地……可既然战争过程如所料想的那般顺利,势如破竹,已经确定能对后唐国都形成合围之势,当然也没有中途收手的道理。
毕竟历经这场惨败,说不定也会打醒了李存勖,而让他看清身边的奸邪佞臣……后唐剩余的军旅,眼下也仍处于军心士气最为低迷的时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话,李天衢可是记得清清楚楚……趁着现在后勤补给尚还足够用度,也务必乘势追击,还是要趁你病,要你命。
如今后唐国都外围,却有无数面魏军的旗帜飘扬。先行扎下的营栅一侧,已到处都是大军营帐,差不多到了埋锅造饭的时候,行军时堆砌的灶台中,已经有一道道炊烟升腾而起。
而逐渐要形成规模的营盘,与耸立在当中的后唐国都之间,四周也都有锐骑甲士来往奔走,早已张开警戒网,注意晋阳城那边的动向,甚至还期盼着城中会有敌军突然杀出,才有机会再抢先争些战功。
正对着晋阳南城的方向,按部就班的也须扎下一层层军帐拱卫御营。期间还在连营内设下壕沟、寨墙,乃至拒马、鹿砦、箭楼等工事齐备。监工的诸级军将们也都盯得死死的,一丝不苟,毕竟是要在帝君安寝用的行营大帐设下层层守护措施,也绝对不容有半点差错。
于御营设施还没有完工之前,李天衢由一众宿卫精骑护卫着,驱马赶至一处高岗上。他朝着远处眺望过去,环视晋阳城强绵长的轮廓,但见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落在城郭上时,也使得那座被赞称“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的名城,平添一股苍凉壮阔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