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初会李天衢之时,方才十六岁大的原淄青军节度使王师范时至今日,也已是年近不惑。如今他于魏朝转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在还没到四十岁的年纪便已是从一品的高官显要,也不止是为他当年献藩镇有功,年龄上又比其他文臣更加能熬。
毕竟王师范早年治理淄青军之时,便深谙治政抚民之道,而且性情谦和、为官清正。当初李天衢称帝改制时他起点又高,随着罗隐致仕,魏朝又肃清了几个权臣,而韦庄虽仍不服老的要在官场第一线打拼,可终究年事已高,精力日渐衰弱……王师范这个当年魏朝开国时便处于权力高层的小青年,逐渐向政权的顶端靠近,倒也是实至名归的。
历经岁月磨砺,王师范也不似当年那般慷慨激昂的要与朱温硬干那般,而容易热血上头……仍是儒雅貌相,可他也愈发的沉稳持重。而这次李天衢召集辅政文臣参议兵家事宜,王师范若有所察,便出言道:
“河东沙陀,僭号伪称继承前朝宗室正统,又势必要与我朝为敌,自当征讨诛灭。只是讨灭伪朝,非朝夕可成……如今晋贼又进犯昭义军,陛下已调发诸路军旅北上,还召集臣等共议,莫非是要暂且交托国事,而欲御驾亲征?”
“这倒还不急,朕还要观望晋主又能按捺到什么时候。不过想必那李亚子也已是愈发沉不住气,毕竟他相较于治政,更善于征战。无论为嗣君还是国君,攻城野战,也常好亲当矢石。
虽说一国之君不易轻动,可是李亚子急于重振国力,却与我朝诸路雄军僵持不下,早晚还是要采取他最为擅长的方式博一次。
而晋主若动,朕也当亲自去会一会他。毕竟事关我朝与晋人国运,即便李亚子为身边奸佞兀不自知,可他终究还是要与朕争天下……”
李天衢长声说着,在殿中众臣身上环视一圈,清朗的声音,又响亮了几分:
“待朕御驾亲征之时,我朝不但京畿、扬武、淄青、魏博各路军旅齐出,关中诸镇协同攻打晋人西面鄜延、河中与夏绥诸地。西京留守严可求早已做设计部署,离间党项,到时也可以用计了。届时朕统领诸部虎贲与晋人会战,自然也要劳烦众爱卿代为主持国政。
眼下而言,晋人执意复夺昭义军,几路军旅也是蓄势待发。不妨就将这滩水搅得更浑些,而促使李亚子亲自出征,主持战事。成德军李嗣恩,既然引兵过赵州赞皇山,以为扬武军会出兵驰援潞州,他还意图趁虚而入,葛从周也是时候去报先前晋人侵攻的仇怨。
诏令京畿与郓、曹、濮三州调拨部曲,协助扬武军固守城郭。王彦章同样统领大名府经略使司军旅,北上邢州,以为后应。尽管让葛从周放手去打……李亚子三番两次南侵袭掠,却以为我朝不会主动去攻么?”
……
不过旬日光景,后唐各部军旅正要有所行动,魏朝一路牙军,却先行由邢州巨鹿启程,浩浩荡荡的朝着北面成德军治下的赵州杀去。
铁骑滚滚,军阵中各部甲骑盔甲鲜明、刀枪锃亮,无论是衣甲军械配备,还是展现出来的势威,也明显是有别于寻常部队的精锐骑军;后面步骑混合的牙军部众阵列连绵不绝,同样井然有序,也漫起一片肃杀之气。大军兵锋所向,做势要扫荡赵州南隅临城、柏乡、隆平各县。
葛从周统领所部牙军,不去援助接邻的昭义军,却直接北上主动攻打后唐成德军治下疆土。戎备边关的守军,当然难以力抗扬武镇牙军主力,而只得派遣轻骑去向李嗣恩报急。
然而快马日夜兼程,敌军大举北犯的消息,还没有传报至与赞皇山南麓扎营的李嗣恩所部军旅。葛从周亲自指挥,历经两个昼夜的猛攻,位于赵州最南端,而与邢州最为临近的隆平县便已被破,城中守军半数被歼灭,余众也尽为扬武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