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斌继续挥军南侵,兵过如篦,所过之处尽是一片荒芜,纵容银鞍契丹直侵害平民的恶行,比起尚还会约束军纪的史建瑭要恶劣太多。而后唐兵锋所向,也快将兵灾引至潞州中部的潞城,乃至东北部的黎城、涉县等地,却有一路军旅自黎城、襄垣二县交界处的广志山地界忽然杀出,并且立刻向李绍斌所部后唐军旅发动猛攻。
骑军迅速展开攻击阵形,一时尘土漫天,大地震颤,甲骑催马速度越来越快,也如决堤的洪水般涌来,那般场面也甚是壮大。
反观这一路下来,大多时候在屠戮无辜百姓的银鞍契丹直骑兵来回奔走,相继传递号令。却并没有排列成密集的阵型,看来也并不打算与忽然杀出的敌军正面硬碰硬。
只不过这一路骑军来得突然,也让李绍斌麾下诸部兵马有些措手不及,就算契丹军马采取善用且骑且射、奔驰游走,避免靠近了打,就是要离远了射的战法,似乎也难免要与敌骑近身厮杀一阵。
李绍斌、李延寿这对义父子驱马上前,观望这支敌军的来路。如果来的是葛从周所部扬武镇主力牙军,他们固然也要回避与那一路魏军精锐打硬仗,就是要以契丹骑军的机动性拖住对方……可李绍斌催马往阵前赶去,心中却仍不禁犯起了嘀咕:
有些蹊跷……估算时日,就算南朝得知我军再度攻打昭义军,而诏令扬武军发兵驰援,这一来一回,可是估算时日……我本来以为,葛从周即便发兵来援,杀入潞州,就算星夜疾驰,也要等到我军再南下攻破潞城,也即将要杀至上党城下。
可是我军攻破襄垣,方自挥军南下,便已有敌军主动迎击……这几日外派的斥候音讯全无,我便已经警觉。可按说李继韬那厮倚仗南朝势要,只知龟缩死守,应该也没胆气主动引兵前来……如果真是南朝援军,又怎会来的如此快?
第902章 潞州潞城,也有个太祖皇帝
李绍斌心中正寻思时,却忽的听见前方马军惊慌的失声大呼,队列也开始耸动起来。当他与义子李延寿听见契丹骑士惊呼的言语,也不由面色立变:
“白马银枪!是高思继之子高行周杀来了!”
来的不是葛从周的扬武军,却又是高行周那小儿!他不是在魏朝京畿殿前司任职么?就算前些时日听闻南朝北调王彦章等宿将至新设的大名府督管军旅……可魏博地界与昭义军潞州相距更为遥远,这高行周又怎会来得如此之快!?
李绍斌大惊失色,他与李延寿本是卢龙军出身,所以对于当年武勇冠绝藩镇的高思继甚是忌惮,而当初又与高行周厮杀一阵,也知虎父无犬子,先前便已吃了大亏。
毕竟卢龙军还由金头王李匡威执掌时,高思继做为燕云之地豪族出身的牙将,要么和李克用的河东军往死里掐;要么就是征讨寇钞犯境的契丹人……他乍眼的白马银枪扮相,也由形貌与气质酷肖的亲子高行周继承,与契丹军对阵,似乎便如汉末时节马腾、马超那等军阀对上羌人一般,就能起到打击对方士气的增益效果……
再待李绍斌、李延寿疾驰到阵前,眼见来势汹汹的敌军骑众,以及在后方徐徐而进的诸队步军,粗略估计高行周统领的这一路魏军兵力大概在一万人左右。
即便彼此军力大致相当,可李绍斌依稀眺望远方骑阵前列那员骑将果然是骑乘白马、手绰银枪,他脸上已流露出几分惧意;而平昔爱学常山赵子龙扮相的李延寿,瞧见来的又是那个同样银甲白袍、银枪白马装束,前番还险些一枪取了自己性命的对头,更是骇得胆战心惊,也根本没有上前再去挑战的勇气……
撞衫不可怕,谁怂谁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