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李从审没有于后唐庄宗、明宗政变更迭时期丧命……按说他以李嗣源嫡长子的身份,也不是没有可能继承正史明宗的帝位。那么时局要按那条轨迹推进下来,义子身份的李从珂再起兵造反,面对的也不会是年少软弱的李嗣源三子李从厚,要篡位登基,恐怕也不会那么容易了……
至于另一员少壮军将,则是李嗣源的侄子李从璋。他少善骑射,按正史线则追随李嗣源历战河上,有平梁之功,鞑靼诸部入寇之时,李从璋亦曾挥军征讨,一鼓而破,而历任领捧圣左厢都指挥使、大内皇城使……加检校司徒,也曾做得镇守一方的彰国军节度使,受后唐朝廷赐封为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凭他的史载战绩,自然也是后唐河东军中下一代涌现出来的后起之秀。
所以李嗣源伏击高思继所部敌军,他麾下也聚集了安重诲、李从珂、李从审、李从璋、石敬瑭……乃至低阶军官中也有长于厮杀征战的刘知远等将才。后唐一众开国名将功臣当中,虽然郭崇韬、周德威、李存璋……等人比起李嗣源的地位只高不低,但以他为中心所构成的军事班底,也可说是人才济济。
而后唐伏兵陆续从各个方向涌杀出来,高思继之弟高思祥那边,也已是险象环生……
几队横海牙军兵马被冲垮,当先便有二三十名河东骑兵围攻过来。高思祥嘶声怒骂着,双手摆动起长枪拼命攻取,不断的招架、格挡开攻来的长短兵刃,再伺机一枪狠狠搠将出去,陆续将逼近的敌骑捅翻下马。几十匹战马就在有限的空间内团团转着圈子,咴咴嘶鸣,蹄子也刨得大片烟尘土块四下乱飞。
而不一时的功夫,高思祥身上也早已是血迹斑斑,衣甲上满是猩红之色。不但有被他搠翻的敌骑溅出的鲜血喷在身上……高思祥身上也已挂着数处伤口,毕竟还是不及自己兄长的武艺,方才遭受箭雨打击之时,高思祥虽然护住了身上要害,可是还有三支羽箭就插在血肉当中,而随着他剧烈的动作来回摆动个不停。
“噗!”
血光飞溅,锋利的长枪锋尖,狠狠的从正面杀来的一名后唐军校的咽喉,直透后颈,把军校的身体在马背上晃了两晃,旋即噗通一声摔落在地。只不过高思祥再挺枪搠杀一骑,他也感到自己的体力正在飞速流逝着……而麾下牙军部众,这时候几乎尽被涌杀过来的后唐敌军隔断开来。对方明显是打算彻底撕裂横海镇主力牙军的阵列,再分批逐次的悉数歼灭……
本来便因丧子之痛而悲痛不已、忿恨已极,如今更是被敌军打得苦苦抵抗……高思祥几乎快被气炸了胸膛,忽的他转头望去,就见又有一员敌骑朝着自己这边气势汹汹的杀来,对方披覆着一身厚重的铠甲,不止手执大槊,腰间挎着佩刀,背后还插着两支钺牙戟,加上马鞍挂着箭囊弓袋,几乎也可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三讨军指挥使,李嗣源麾下心腹大将石敬瑭,方才瞧见对方身边打出的旗号,便已把这个横海军节度副使当成锁定的目标……而不喜多言赘语的他,这个时候嘴角却微微翘起,似乎是露出一抹狰狞的笑意!
“晋狗!来吧!”
高思祥也已瞧见,正朝着自己这边杀来的那员敌军骑将也不过十几二十来岁的年纪,而他虽然不喝骂挑衅,可脸上神情也明显带着几分讥讽……高思祥更是急火攻心,他嘶声大骂,旋即拍马举枪,也朝着石敬瑭那边疾冲了过去!
激荡到震得人耳膜发疼的金铁交鸣声不绝于耳,长枪与大槊撞到一处,溅得火星点点挥洒。高思祥满脸血污、眉目狰狞,更是状如疯虎一般,不断的强攻上前。而两人纠缠在一处,石敬瑭也展现出了过人的武艺,也尚能应付住高思祥因满心的忿怒怨恨,而愈发毒辣迅猛的攻势……
彼此又激斗了一阵,高思祥虽然恨不能杀尽此处敌军,再去寻周德威搏命,而为自己的儿子高行珪报雠雪恨……然而久攻不下,这让他也意识到:
这小儿武艺倒也了得,这等年纪便与我斗得个不分伯仲……只怕再不出几年,恐怕我也不会是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