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衢心说自李嗣昭死后,昭义军那边该发生的事端,也仍已发生了……听到李继韬这个名字,他也忍不住一乐,旋即又悠声说道:
“毕竟李嗣昭为晋国先王李克用的义儿,而且为功勋最为卓著的宿将之一,他的身份非比寻常,晋王与他有义兄弟的情分,对其子嗣也难免另眼看待。
何况方今晋国方自拿下赵国治下疆土,时日未久,想必晋王也是为了尽快稳定住局势。心想那李继韬毕竟也是他义兄的亲生骨肉,左右也是要传位于李嗣昭膝下子嗣,这才留有余地,而不愿把事做绝吧……”
李天衢嘴上虽如此说,可他心里却清楚。李嗣昭那个次子李继韬,也绝对称得上五代十国时节当中的一朵大奇葩……因为他这辈子干过的骚操作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屡屡主动做死。而这厮生平唯一一桩被后人称道,而能记录在史书上的事,恐怕也就只有发掘提拔,又曾宽恕过因打抱不平,当街持刃攮死城中恶霸而犯下死罪的后周太祖郭威了。
违抗君王诏令,而自称藩镇节度使?如果李克用还在世,敢这么干的也就只有那白眼狼李罕之,还有本来最受义父宠信的十三太保李存孝……李克用照样眼里揉不得沙子,立刻领兵讨伐,可绝对不会惯着那臭毛病。可囚禁兄长、违诏自宣节帅这等操作,对于李继韬以后会做的事,那简直就算个屁。
毕竟若按史载线,李存勖都已承认他昭义军节度使的身份。可是李继韬只为了少供应两万斛的军粮,寻思“家财百万,仓储十年,宜自为谋,莫受人所制”……转头竟然便宣称昭义军要与他河东李家的死敌世仇,而他亲爹大半辈子都在与其大战杀伐的梁国结盟……
李克用义子的亲生骨肉,却带领昭义军转投大恨朱温梁国那一方阵营,按说更是罪行深重。然而后唐灭梁之后,李继韬也曾寻思投奔契丹,可被他老母与兄弟给劝住,遂又以厚赂宦官、伶人的套路降伏,而李存勖念在义兄李嗣昭的情分,竟然还宽恕了这个投从死敌梁国的叛臣。
然而本来被宽恕了死罪,李继韬却因李存勖不肯放他回去执掌昭义军,便又寻思着……要不,我再闹兵变造个反?结果事发之后,李存勖这可就真没法再忍了,遂斩下李继韬的人头,结束了他奇葩的一生……
只不过……李天衢越想越是好奇,心说如今梁国可都已经灭了,而李继韬脱离晋国统治的动机,是因为他以为投奔一方更为强大的势力……那么他以后为了少交钱粮去供应晋军军饷,又将选择同谁结盟,而与晋国翻脸?
第708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
可叹李嗣昭一代名将,按李天衢想来,凭他领兵打仗的能力,大概也能与符存审、周德威等将才相提并论。而兵无常势,他再是指挥若定,可亲身赶赴杀阵,也终究难免沙场阵亡。
偏偏李嗣昭死后,他的次子李继韬却是个热衷于造反作死的二五仔……只怕李嗣昭泉下有知,想必恨不得要从坟头中爬出来狠狠掐死那个孽子。
李继韬就是属于那种典型将藩镇钱粮视为自家财产、牙军视为自己的私兵,只要感觉到中枢政权索要得多,而伤及自身利益的话,便立刻会生出异心的乱世军阀……不过他如果掌控昭义军脱离晋国,唯一的选择,也就只能以魏朝为靠山。
李天衢心说这对己方势力极为有利,不过如果魏朝如若接受昭义军内附的话……也将意味着两大国之间,所维系表面上和平的关系会彻底打破。
该来的,也终究是会来的。晋国又拿下赵国,在河朔地界与魏博、横海等镇已呈对持之势。李天衢也很快做下部署,任命白马银枪高思继为横海军节度使;大将王景仁,则为魏、博等河北四州都知兵马使,调拨军旅屯戎各处要隘,如果卢龙、成德……乃至又倒向李存勖的北平国义武镇稍有动弹,也将立刻做出反应。
至于北平国那发动兵变囚禁义父,而继承国主之位的王都……他固然会向李存勖示好,而表现的极为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