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都指挥使……前些时日我军威吓那干苦役修补城防工事,倘若轻易放他们出城,却不是要将城内虚实告知于魏军部众?”
杜晏球听罢惨然一笑,随机摇了摇头,叹声说道:
“城内虚实?围困夏县的魏军倘若全力猛攻,我等又焉能死守得住?想必敌方或是意图生擒……或是打算招降我,所以还不打算把我等逼迫得非要杀个鱼死网破。
我梁国行伍将士,与魏国军旅交锋杀伐,本来也与平民百姓无关……我意已决,你也不必再劝,尽快放了那些民夫苦役出城吧……倘若咱们一众弟兄终究难免阵亡于此,也权当临死前再积些阴德了。”
眼见自家主将坚持,那军校也只得道了声领命,便退了下去……而杜晏球又陷入到沉默当中,他面色悲怆,实则他心里也很清楚,围困住夏县的敌军既然人马众多,而且只顾困死他这波溃军……那么也就意味着李天衢、李克用双方联军调兵遣将游刃有余,恐怕朱温放手一搏的计划也终究要以事败而告终……
梁军余部,就算有机会退回潼关,可是他却被困在夏县,要想再突围出去,再长途跋涉的杀回本国治下疆土,只怕也要比登天还难。
身为行伍军将,有朝一日难免战死沙场,杜晏球当然也有这个觉悟。但是事到如今,他心中难免还有一个疑问:
当初我为陛下收录,投身入伍至宣武军厅子都行伍当中,这才有机缘征战沙场,为我双亲与家乡父老报仇……知遇提拔大恩,也自当效死竭力,以尽臣节。可是纵观陛下这些年来行迹……如今战又赢不得、逃又走不脱……倘若我只得为梁国效死节,这又当真值得么?
第543章 命不当绝,你便从了我吧
毕竟本为洛阳出身的杜晏球,在儿时乡里却遭受被吃人魔王秦宗权的蔡州凶兵暴徒袭掠屠戮,父母亲人尽皆惨死……他颠沛流离至汴州,为当地富户杜氏收养,遂改了王姓,之后于十四岁便作为富家子弟响应朱温募兵而投军入伍。他不但对于这般乱世各处残暴军阀纵兵吃人的暴行极为深恶痛绝,从一开始得以为血亲报仇,乃至争得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也都是朱温给予的。
然而秦宗权这个死仇大恨,乃至他麾下大将孙儒等吃人魔王,终于在李天衢、朱温、杨行密、钱镠……等诸方雄主的协力围剿之下相继败亡。杜晏球也算是报了大仇,可是再到朱温血洗唐庭朝堂,屠戮公卿士族,乃至弑帝篡唐……为人正派的杜晏球自然是颇有微词,可是他也很清楚这般世道,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正义,历朝各代的开国君主,哪个不是逆取顺守?好人未必会是好皇帝,梁朝倘若能终结唐末动荡血腥的乱世,他还会作为朱温麾下的忠臣骁将,一直为梁国竭力效命下去。
然而朱温起先虽然也可说是治国有方,但是这些年下来……他不但愈发的严苛暴戾,梁国朝堂宗室子裔、功臣宿将妻女被朱温宣召侍寝,而且扒灰睡儿媳、搞麾下臣子家眷这等荒唐事愈发的频繁,这也让杜晏球不禁愈发的怀疑:
这样的主公,还能算是明君雄主么?
更何况近年来梁国朝堂当中,驸马赵岩、国舅段凝,乃至谋主敬翔续弦另取的正妻刘氏等皇亲国戚权势熏灼,仗势怙宠,非但颠倒纪纲,也有大批党羽攀权附贵,致使朝中上下一片乌烟瘴气……而朱温除了一直心念着再要与李天衢的魏国决一死战,意图夺回霸权之外,平素睡儿媳、搞宫女……更是穷奢极欲而愈发恣意妄为,也已是一副典型的昏君做派。
现在的朱温,如同残忍严酷的暴君,动辄处死武臣宿将;却又似个昏君那般,姑息纵容皇亲贵戚蠹财害民、坏法败国……凭着实打实的战功得博来今日这般地位的功臣杜晏球,心中怨尤当然也难免与日俱增。如今梁国时局实则也愈发动荡起来,杜晏球都看在眼里,是以倘若当真要到了尽臣节赴死的时候,他又怎能不心生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