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晋军也快又派出了时常与李天衢会晤的郭崇韬前来交涉。磁州邯郸,当派遣出的胥吏接引郭崇韬赶至,两人再度相会,李天衢却敏感的察觉到本来便颇有心机城府的郭崇韬再打量过来时,他脸上的神情似乎多了几分玩味……
“大王果然雄才伟略,杀溃朱温狗贼,夺他宣武军根基之地,以解我军倒悬之危,如今又发兵前来助诛杀李罕之那背反的贼子,卑下也甚是感激。只不过……昭义军原为我晋军所有,全因李罕之忘恩负义,一时才为梁贼所占。大王兴义师助我军定乱,这磁、洺、邢三州……是否也当归还于我军?”
郭崇韬倒是开门见山,直接表明来意,请求李天衢能否交出昭义军东面三州。然而李天衢自知就算尚还不可与晋国撕破脸皮,但是以如今这般形势而言,也有足够的底气对李克用说不了,他遂缓缓摇头,又长声说道:
“若以法理而论,晋王当初得唐廷赐封,为河东军节度使,可是昭义军藩镇……本来是由孟方立掌控吧?呵呵……虽说唐朝国祚断绝,诸处藩镇相互攻伐,都是以强者吞并弱者疆土……而晋王当初发兵攻打昭义军,孟方立死守顽抗,一直占据磁、洺、邢这三州疆土。贵邦以往与昭义军分治藩镇,长期掌控的是西面泽、潞二州,洺州等地,晋王占据的时日也不算长久。
何况昭义军屡经叛乱动荡,贵邦得而复失,也未曾治理得本地民心向从,而孤挥军前来,固然是晋王同仇敌忾,可除了支援友军,孤也要对本地民众,乃至此番出兵伤损的将士有个交代,而足下如此索要,便要孤交出这三州领土,这……恐怕也与理不符吧?”
第385章 迁都,改国号,再下一步?
听李天衢竟一口回绝,郭崇韬面色当即一沉,他脑筋也转得极快,又立刻接口道:
“大王既说昭义军节度使原来是由唐廷赐封于孟方立,可那孟方立到底不敌我晋军,也已饮鸠自尽,可是他兄弟孟道却降于我晋国,如今其子也与晋王之女定下了姻亲。如此看他孟家愿意归顺晋国,也自当我军接管昭义军藩镇全境!”
李天衢见说莞尔一笑,从容回道:
“哦?那足下又可曾晓得,孟方立可不止孟道一个兄弟,还有孟迁本来降了梁国。而我军进逼河阳军藩镇,那孟迁便开城请降,转而投效到孤麾下。当年孟方立身死,被推举被节度使留后的正是那孟迁,而他当初就是掌控邢、洺、磁三州,如此看孟道效命于晋王,孟迁则肯对孤尽忠……那么孤与晋王分治昭义军,不是正合其理?”
被李天衢这么一反问,郭崇韬反而一时哑口无言。任他再是足智多谋,可理就是这么个理,真要是把话按不好听了讲,当初李克用就是要抢别人的地盘,结果也一直没治理得稳当。潞州、泽州由李克用长期占据倒还罢了,可西面三处州府长年抵抗你晋军,还有李存孝、李罕之搞事之后也曾为梁国所占……
如今我是凭本事从附庸于朱温的李罕之手中抢来的地盘,怎么就是你晋国长久以来宣称占据的疆土?又凭什么轻易拱手相让?
郭崇韬冥思苦想,却也没有说辞迫使李天衢就范。谈判桌上谁说话底气足,到底还是要看谁的拳头更硬。郭崇韬自很清楚,现在的李天衢可不是当初只统掌只统掌义成军二州之地的小藩节度,河东军跋扈霸道的那一套对外策略,对他本来就不甚管用。
更何况李天衢如今又连取宣武、忠武、河阳三镇,已然称霸中原,实力凌驾于诸方势力之上,反观晋国历经险情,实力受损,国力反而也要比李天衢逊色了不少……
索要邢州、洺州、磁州一事,也只得暂时作罢。然而郭崇韬很快的又向李天衢提出第二个要求:
当初晋王派遣高思继兄弟几人,统领燕云骑众前去襄助大王与朱温交战。而时至今日,以大王如今这等实力,哪里还需要什么客将援军?那么高思继等将官,乃至麾下骑军……是否也该调遣回我晋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