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是当真带不动董昌,遂又上书朝廷,建议皇帝李晔赦免宽胥董昌谋逆大罪,好歹也要尝试保住与钱镠彻底反目成仇的这一方势力,仍能对镇海军形成夹击之势。然而钱镠也很清楚杨行密那死对头的阴谋伎俩,对于董昌那个昔日旧主,要么不打,要打便要往死里打,既然已结成了死仇,就绝不能再给董昌与杨行密联合起来对抗自己的机会!
是以钱镠这边也上奏朝廷,力谏董昌犯的这可是称帝造反的逆天大罪,断不可赦,命令顾全武持续发动猛攻,接连又杀得董昌反军大溃。伪越国那些以往在军中小有名气的将领,几乎被顾和尚打了个遍,也没有一个能在他的猛攻下撑过几阵……
由于董昌崩盘的实在太快,李天衢也的确没有插手江南战事的余地。如今他被钱镠这个老部下杀得肝胆俱裂,被切断隔绝开与其他州府的联系,就算据险死守,想必用不了多久城郭也将被打破……由董昌所建立的大越罗平国,恐怕也撑不过一年的光景,便将要覆没亡国了。
不过董昌虽然终究是烂泥扶不上墙,他这一方势力从僭越称帝伊始,眼见便要败亡的过程实在太快。但是这个伪朝政权,也仍有一些人的仕途轨迹造成了十分深重的影响。
本来董昌身为义胜军节度使,领越、睦、衢、婺、温、台……等诸处州府。而他本来采取讨好唐廷的方式,以争取更高的官位爵禄……董昌也会吸纳由朝廷委派至义胜军治下州府官员,并从中培植亲信。所以于义胜军治下任职为官之人,也不仅仅局限于本地藩镇提拔的才干。
然而有一个人,自长安启程,这一路颠簸劳苦、千里迢迢,还要提防所过之处藩镇之间杀伐战祸,以及流寇匪乱……他本来是要赶至义胜军治下台州上任,接掌刺史一职。舟车劳顿,又担惊受怕着终于赶赴至江淮地界,却正好赶上了董昌造反称帝。这人傻了眼,心说台州眼下尚还被反军余众占据,我这要去赴任,是做唐廷的知府,还是要做伪朝的官?
钱镠讨伐董昌,虽然势如破竹。可是伪朝覆亡之后钱镠倘若占据义胜军疆土……治下诸州府衙,当然还是要由他择选幕僚亲信赴任。这个人却为了争取到台州刺史这个官位,在长安时便打点人情、买通关系,于路上也几乎用尽了盘缠,正是走投无路时,他却听闻接管得淮南军藩镇的节帅李天衢发招贤榜广纳才干,并设司吏署集贤院诚邀有才之士前去自荐的这一消息……
第261章 朱温心腹谋士,到了我这,也做不了首席
就算李天衢已经返兖州治所瑕丘,那走投无路的人又奔波一番,投至扬州广陵表说清楚来意,直到府署胥吏将记录他姓名的名薄呈交至司吏署集贤院,差不多又已过去了小半个月的光景。
然而甫一看见呈上名薄上记录的那个名头,李天衢也想起这个同样在史书上留名,而且名气还不小的那人在这段时期的活动轨迹,也的确是因江东有伪越国裂土自立一事,致使他无法赴任州刺史,而笃定心思投效一处强藩做个幕僚。
李天衢遂遣人前去召唤那人,命他特来晋见。旬日间,那人也终于在干吏的接引下赶赴至瑕丘牙署,书房内安坐的李天衢宣他来见时,就见这人做文士打扮,面相身形清瘦,身穿一身青布袍。虽然知晓这人的名头与来历,李天衢也吩咐麾下召他来见期间款待他衣食住,可是因为从长安至江淮一路的颠簸劳碌,这人脸色也仍显得有些沧桑。
而这人朝着李天衢见礼之时,虽然格外的恭谨,可他看那副低眉顺眼、点头哈腰的模样……按说如罗隐、严可求这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才子,言行举止要么是落落大方,要么是温文尔雅,然而这个人非但貌不惊人,只从气质上看也根本来不出他是什么饱学之士。
甚至瞧他现在的反应,看来本来也只是想做个尝试,却惊喜于得到李天衢这个打算来投靠的主公亲自召见,这个人难掩心中激动之情,只是瞧他打躬作揖的那副模样,神情还显得有几分……猥琐。
“先生是昭武九姓出身,名为李振,而大唐建元初年位列武德十六功臣的安修仁申国公,便是令祖先人?当年平定四镇之乱的义阳郡王李抱真太玄公……也是令曾祖?呵呵……先生祖上先人,确实多有贤才啊。”
李天衢沉声问道,虽然他对这李振的家世背景大概都已清楚,不过也配合着他在卖力自荐,赶赴广陵投从时便刻意的提及他祖上先人……这李振无疑也是自问屈沉蛰伏的太久了,就好像是接受大企业老总面试的打工仔那般,但凡有可能提高自己印象分的事,当然也都要往外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