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个人似乎也发觉李天衢不但是对面那一众人领头的,他形貌气质也非是凡人等闲,也不由得又留意了几分。而眼见李天衢虽也客气,但也不住的端详着自己的相貌衣装,他遂又笑说道:
“在下李四郎,祖上是波斯人,迁居中土,已有几代。当年因安史之乱,举家迁至剑南东川梓州,家世兼以卖香药为业。自秦宗权逆贼伏法,中原诸州好歹安稳了许多。我等旅商至此,寻购舶品,怎奈后来听闻王建攻打西川节度治所成都,还分兵截断中原入巴蜀之地要扼,尚还不知归期,苦候音讯,却也只得于此处暂住。”
李天衢本来还心想当初大唐国力鼎盛之时极是开放包容,不但万国来朝,而且也有大量的外国人选择至中土长住定居,又经过几代的开枝散叶,所以见到这些虽然是异乡人的相貌特征,可言行举止已经与唐朝汉儿没什么两样的人物也并不稀奇……
可是听得那人报说自己被唤作李四郎之时,四川梓州、波斯族裔……以及李四郎这些讯息联系到一块去,李天衢也立刻想到了那边同一家族当中,都是史上留名的几个人物。
是以李天衢又立刻对那李四郎追问道:“兄台被唤作李四郎,又是剑南东川梓州出身……尊兄莫不正是做下无数佳篇名词,当世闻名遐迩的李珣李德润?而兄台莫不是李玹李廷仪?”
那李玹闻言呵呵长笑,手中那柄折扇舞动的频率不住的又快了几分。他这个在史书中表说为人举止温雅、颇有节行的波斯族人虽然对李天衢的态度仍是彬彬有礼,但是脸上神情明显也多了几分得意。
他们家世虽然是迁入中土的波斯人,而改以国姓为李。这般时节,知道他兄长大名并不稀奇,毕竟李珣的诸多佳篇词作广为传诵,更何况,他兄长还是属于文采学识与医术药学双修,并且凭借自己的能力都已经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
本来唐朝时代文人士大夫当中学医的风气也很盛行,这般风气之下熏染出的知名“儒医”,这李玹的大哥李珣又是当之无愧的翘楚人物,总之论作词、诗歌、作诗等佳作流传度最广,而在这几十年内才名远播,诸如李商隐、杜牧、皮日休、罗隐……等人物,李珣哪怕名气稍逊,可是比医术药学又要比那些高才强出太多;而当代精通药理的名医,他兄长几乎也可以说是当居翘楚,而且任何名医也没有比他更擅于作词作赋的。
李玹虽然也有学识,而且平素待人温雅持礼,但是他不似自家兄长那般平素多与文人墨客来往,又四处游历增长药物处方见闻撰写成书。李玹以售香药为业,比起他兄长考察中土乃至海外药物的实际作用,兴趣又更倾向于炼制炉鼎丹药,所以名气比起他大哥李珣也要小了太多。
以为李天衢应该是自家兄长李珣于当世的名气,所以会对自己远在巴蜀川渝之地的家世有些了解……而李玹听李天衢所言,是听到他报说世人常唤他做李四郎,而这才想到了他兄长的名头……李玹那种心态就好像总是让他人与自己相识之际,对他的印象中会是“李珣的弟弟”,而这次听到有人只是得知自己被世人惯称的李四郎这般称谓,却也立刻说出他的真名,而以此才又想到了自己那兄长,自然也是心情大好。
很快的李玹意识到自己的反应似乎有些得意了,也立刻作揖施礼,对李天衢说道:“兄台所言,的确正是家兄。却不想在下区区薄名,也为兄台知晓……今日萍水相逢,既知在下家世,却不知兄台尊姓大名?”
李天衢微微一笑,随即把双手一背,固然仍是客气礼貌,只不过那架势一摆,比起李玹显露出的那些许显摆劲,神情举止间则更显得有些牛逼哄哄的说道:“好说,我名为李天衢。”
李玹脸上的笑意顿时顿时凝固住,手上那轻摇折扇的动作一上一下的频率渐渐变得缓慢,很快的也停了下来,似乎仍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所听到的,他遂又问道:
“……什、什么?兄台尊姓大名是……”
“李天衢。”
“兄台名为李天衢……敢问哪个衢字……可是意为四通八达的衢地之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