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章闻言点了点头,他是冲锋打仗的将领,剖析时局论评时事本来也并非他所擅长的。这些时日下来,王彦章也习惯了听李天衢说些天下大事,以及关乎方今世间一些成名人物的评述,随着彼此交流的日益加深,王彦章也就愈发认同李天衢的见解,认为他当真是高瞻远瞩,自有在这般世道成就一番功业的器量。
当然从后世的角度看来,史载中的很多名人传记,那些本来在字里行间,或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经人饰演才能看到的人物做出各种抉择时的原因,这也都属于在后世历史爱好者在网络上讨论的话题。
李天衢这个穿越者当初看多了许多涉及五代十国时期的人物点评,不止是今日,在他与王彦章叙话时的很多言论,实则就纯属是做事后诸葛亮而大放马后炮,可是放到这个时代来,很多话倒显得有先见之明,却就是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了……
而李天衢与王彦章正说时,却见赵犨、赵昶引一拨军士登上了城门楼,他们立刻起身相迎。也没过多的寒暄,很快赵犨便下达此番来目的:
方今陈州被围困日久,不但粮秣与守城用具消耗过半,以李天衢所把守的城关这边最为明显,敌军攻势有序且愈加猛烈,守城将士大量减员……情况愈发严峻,是以也只得派遣骁骑突围出去,立即向邻道藩镇报急求救。
“本来陈州就处于忠武军地界,而节度使周岌一直未发救兵……如今形势险急,正是唇亡齿寒,他断不可只图自保,也该出手救援了;还有领徐、泗、濠、宿四州的感化军节度使时溥,虽说其得位不正(溥本为徐州牙将,因军士哗变驱逐原节度使,并推举时溥为留后,在被只得接受现状的朝廷赐封承认其节度使的身份)……可他领兵抗击巢贼部众也向来尽力,若去报急求救,只为击破巢贼大功,应也可为一路强援。
至于收复长安战中功绩首推第一,而被加封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与他父李国昌招聚沙陀部军,当初虽对朝廷亦有不臣之心,只可叹淮南节度使高骈本来征讨巢贼战功最是显赫,虽坐守扬州,拥兵十余万,但却与朝廷交恶,只顾割据自雄,已早不是当年那个平南诏、镇安南、逐巢贼而数度为国家拨乱反正的落雕侍御了……而李克用有平巢贼大功,其为人又极好功利,虽前往河东路途遥远,可想必他也肯出兵破贼,进争朝廷加封。”
赵犨分析着陈州周遭,乃至可为救兵的各处藩镇形势,他微微一顿,随即又长声说:“而若说与陈州也是唇齿相依,且与巢贼反目势不两立,想必也不能再坐视陈州险情,而也可称为一路强援的……当然还有那反巢贼归从,收复国都长安亦曾立下大功的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了。”
第062章 招拢名将的第三步,齐活
死守陈州战事之时,赵犨的确曾派人向朱温、李克用、时溥、周岌报急请求援兵,而这几路藩镇节帅,后来也是继续追击黄巢反军的主力,可赵犨遣人求救,这比史载原本的轨迹好像提前了些吧……
李天衢心中寻思时,一旁面色凝重的赵昶继而说道:“巢贼围困宛丘,掘堑五重,城外贼军势众,要突围得去传报各处藩镇,非骁勇过人之悍将也实在难以胜任……而我等职责所在,把守各处城关自也疏忽不得,是以最适合突围去向诸藩镇节度急请救兵的人选……”
不但是赵犨、赵昶这两员守城主官,李天衢等人顺着他们把眼望去的方向,目光也都落在了王彦章的身上。
确实以王彦章的武勇,固然不能当真凭一己之力杀退敌众十几万的大军。可一小拨军马撞杀出去,敌军就算人多势众,一时间也难以立刻就做出反应集结重兵围堵剿杀。而王彦章是当得上“万人敌”称谓的猛将,杀个在敌阵中几进几出是行家里手的本事,而突围出条道路疾驰奔往宣武军、忠武军、河东、感化军这几路节度藩镇,王彦章自是不二人选。
王彦章情知要杀透黄巢大军连营前往各处藩镇报急,也是要在千军万马中撞杀出条道路的凶险事,可他浑身蓦的竟似散出出一股勃勃杀伐之气,又挺起胸脯,并豪声言道:“正如赵都指挥使所言,这等职责,舍我其谁?我这就去准备,定然不辱使命!”
“好!好!王牙校忠勇可嘉,当真无愧是为国竭力的大好男儿!”
赵犨夸赞过王彦章一番,随即又对李天衢说道:“李都将一直以来劳苦,而贼众大军攻打此处城防最是猛烈。王牙校此去也须许久时日,我也自会调遣部曲协从李都将,以为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