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奔逃出长安的黄巢反军出人意表,出商山席卷向河南地界,秦宗权被杀败一阵后,便立刻易帜倒戈,转而投向黄巢效力。安仁义就如此稀里糊涂的从受唐朝俸禄的官军将校,立刻成了与大唐作对的反军贼首。
而秦宗权所统领的大军,尤其是他麾下都将孙儒所部兵马本就残暴,再转而投从黄巢之后更是肆无忌惮。而安仁义还算是个统兵的将官,虽然如今受领的军饷虽也不乏是强抢百姓的血汗家当,好歹还有些选择的余地,也不至似寻常兵卒那般习惯了去宰杀开剥,当真把无辜百姓做成粮食……
安仁义隐约的也意识到继续为秦宗权效力并非是长久之计,然而按他寻思,再降而复叛的倒戈向如今名义上仍忠于唐朝的军阀势力,既无门路不说,也极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所以眼下也只得走一步、算一步,而听从秦宗权的军令行事。
虽然躲过我三箭在山中逃命的那汉可说是血灾临头,而我的处境,却又何尝不是骑虎难下?
安仁义心中寻思,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虽然再捕捉到李天衢的踪迹后仍要尝试一箭将其射杀。但他闷声不语的再与几拨部众往深山中追杀而去,心思已不由又懈怠了几分。对于是否能射杀了那个胆敢杀害数十同僚兵卒的亡命武夫,也并不是十分上心……
……
注:安仁义,五代将领。沙陀部人。初从秦宗权之弟秦宗衡,后来于攻打淮南战事时因内讧秦宗衡为孙儒所杀,安仁义遂降于后来吴国的开国国主杨行密,典领骑兵,名冠军中,与田頵被人并赞称为“江淮双璧”。后与田頵攻取常州擒孙儒,被封为润州刺史,后迁升团练使、检校太保。却因与田頵投契义重,而田頵通好于朱温之际协同举兵叛乱,后兵败后退保润州,城陷被俘斩于广陵。
而后来在吴国军中按史载“吴之军中,推朱瑾善槊,志诚善射,皆为第一”,可是安仁义却曾放话“(米)志诚之弓十,不当(朱)瑾槊一(朱)瑾槊之十,不当(安)仁义弓之一”,虽然有自夸之嫌,但是后世也有种说法,认为安仁义堪称五代十国第一神射手。
第008章 深山野林,险中求活
却说李天衢从坡岭上跌撞翻滚下来,撞折了许多横生的树干枝杈,身子也难免结结实实的撞在突起的石块上,倒也因此缓冲掉直跌到底的惯性势头,终于重重的撞摔到了山岗底处。
也还好李天衢如今这具身子打熬的硬朗健硕,又能下意识的避免在下坠的过程中承受更大的撞击。如果是寻常手不能挑、肩不能扛的文弱书生从如此高度的山岗上顺坡滚落下来,恐怕难免摔得骨骼折裂,只得瘫在当场,不免要任人宰割。
饶是如此,李天衢身着短打劲衣在滚落摩擦的过程中,被枝杈石块扯得残破不全,衣襟袖口处大片染血的飘荡破絮。加上李天衢披头散发的扮相,当真与深山老林里的野人别无甚么分别。
虽然浑身骨骼无比酸痛,亦是五脏颠散,可李天衢甫一落地,便立刻挣扎着起身狂奔,所幸现在自己虽然甚是狼狈,但在下坠滚落之际,收入鞘中的唐刀也一直被牢牢的抱在怀中。好歹有利刃杀器傍身,在亡命奔逃的途中至少能起到几分安心的作用。
似乎因未能截杀住这个势必要抓住折磨开剥的对头,李天衢在拼命奔逃中除了贯入耳中的风声,也听见身后歇斯底里的喊杀喝骂声也变得愈发狂躁。他咬着牙拼命奔走,眼中茂密丛生的景象飞速的向后方退去,所幸身后反军的叱骂声慢慢的模糊起来,李天衢凭着一股强烈的求生欲身形在丛林中疾速穿梭,渐渐的又将身后的追兵甩出了一段距离。
然而李天衢深知自己绝对不能停留歇息,周围的地形山势,虽然算不上是嵯峨插天的崇山峻岭,但林密处松涛滚滚,千沟万壑的山岭地带仍是无边无际。越来山岭深处奔去,已是烟气弥漫、雾气氤氲,这也无疑使得身后秦宗权所部的反军更难在深山密林中发现李天衢的行迹……
可问题是,李天衢对于这里的山势地况也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