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辛苦不辛苦,就是随便逛逛,督导一下工程而已,比起以前的日子,算什么辛苦。”
“你们忙吧,我就随意逛逛,不用陪着我们。”
几人随意地寒暄了几句,相互分别。
参观昆仑山大致的结构,居然用了整整六个小时短时间,足以证明它的庞大与复杂。
两人随便吃了点东西,又疾步匆匆来到了昆仑山的另外一侧。
这一侧的船帮结构显得相当奇怪,有一个大概三百米深度,两公里长度的凹槽,使得昆仑山号看上去和正常的船只不太一样。
这是因为昆仑山号未来将会与云海号接壤,以防止“空间潮汐”现象发生后,两艘船被传送到不同的世界。
但两艘这么大的船接壤是一件技术活,一旦发生挤压碰撞,轻则撞掉一个角落,重则船舱进水,产生沉没风险。
工程师们思考了很多方案,最后干脆决定,稍稍修改昆仑山的设计图纸,将云海号镶嵌进去一小半。
大船包着小船,这样一来就足够牢固也足够可靠了。
有一位姓张的工程师,在这里督导工作。
他摇头晃脑地说道:“作为接壤处的缓冲结构,里边会填充非常多的气凝胶,两艘船的引擎也会稍稍调整,做到同步工作,保持同样的速度。”
“否则,一艘船往南,一艘船往北,肯定会撕裂的。”
“机动性呢?”
“机动性会再一次下降,主要是拐弯的机动性,会下降50。现在的工业水准,不可能做到机动性不下降的……毕竟是这么大的避难所呢。”
陆一鸣摸了摸下巴,笑着说道:“……算了,能用就好,咱也不可能要求它的机动性如同快艇。老张,你们忙吧,我们再到别处看看。”
关于机动性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云海号的机动性本身就很烂了,就当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