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一艘航母的吨位,也就仅仅十万吨罢了,就得用上这么大的螺旋桨!现在这个避难所的体量是航母的数百倍!”

“所以光靠这一点推动力根本不够用的,单单依靠螺旋桨每小时的运动速度不会超过6公里,还没人走的快。”

“最主要的还推动力还是水流方向,以及来源于西北方向的狂风。借助这些自然界的伟力,我们的前进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15公里,110-130个小时之后,差不多能够到达阳河。”

“就说阳河又扩散了吧,我觉得到达的时间可能会提前一些,100个小时吧。”

“对比起自然界的伟力,我们能够掌控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

几名相关的专家站在中央大厦顶楼的控制室,不停地议论着。

陆一鸣笑着说道:“自然界的确很强大,但我们的避难所也是了不起的世界奇迹了。放在以往谁会去建立这种庞然大物啊,建成的难度不亚于古代建造长城吧?”

“哈哈,比秦始皇造长城还是稍稍简单一些的。建立长城完全用的是人力,但我们用的可是机器。”

一位工程师笑着说道,“其实我以前一直纳闷,为什么要建立这个避难所,还得签署保密协议,也就只能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回家休息几天。老婆天天都在抱怨,都要给我戴绿帽了,但看在钱的份上勉强忍了……”

“但现在知道了,这个决定真的明智……唉,时间不等人啊,要是我们那时候能够抓紧时间,造的更大一点就好了。其实我们的居民区根本就没有造好,只是勉强能够使用罢了。”

由于这一次的启程还算顺利,无论是水流的方向,还是风向都符合预期,大家也是有说有笑的,心情相当不错。

第九十一章 最后的幸存者

随着云海号正式启程,电视节目上的女主持人开始播报今天的新闻,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相应的信息:“……云海号避难所是耗费了八年时间才建设而成的超级避难所。这不仅仅是一艘巨轮,而是悬浮在海洋上方的一座小型城市!”

“它的长度达到31公里,最大宽度大约是2公里,高度340米,总共分成一百个不同的区域,具体的功能大致如下:1-10区是军事区,在这里存储着各种武器,士兵也在这十个大区中训练;11--30区是工业基地与农业基地;40-50区是超自然研究机构以及各个不同的实验室;50-95区域是居民住宅区域,再剩下的是是重要物资储备仓库。”

“其中住宅区能够容纳的人口在3000-5000人之间。10个区为一个行政单元。”

“在外边还有一个小型船坞,停靠着一艘万吨级别的驱逐舰,以及五艘两栖运输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