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假如他是其他形象呢?乐观,热心,开朗……如果这样一个人成为被审讯者,他就要面临巨大的困境。是表现出自身的性格?还是按照反审讯技巧行动?”
风见:“性情大变,会显得很可疑吧?”
“那这个开朗而乐观的人就不能沉默。与此同时,他说得越多,就会越容易被抓住把柄。他的每一个行为都要符合语言设定的边框。”
“那还是别说话了。”
“能做到这点是很理想的状况,需要与解释自我的本能抗衡。”安室透道,“然而,对她应该不是难事,她却没选择这条路。”
——她对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该有”的反应,没有回避对话与交流。
“她就不担心犯错吗?”风见不解。说法前后不一是最常见的突破口。
“不担心。”安室透凝视着监控里,房间正中的女孩。她还是没什么改变,用手指在桌上点来点去。
“她足够自信。”他沉声道,“哪怕再多的交谈,她也有信心,自己的措辞完美无瑕。”
这背后予以支撑的,是绝佳的记忆力和强悍的心态。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风见再次震惊,“还有,她到底在干嘛啊?”
戴眼镜的公安人员不太理解她的动作。
安室透盯了屏幕一会。
“月光。”
没料到长官真能回答的风见:“什么月光?”
“德彪西的《月光》。”安室透道,“她在用一只手弹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