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走收回视线到书架边上扫起外文著作。
九十年代之后,各种商业畅销书风靡国内。之所以现在还没畅销起来,很大原因是……国内连股票市场都还没行成,个体经营户是八十年代初才有。
没有商业环境,书进入国内也不过是一本了解外界的杂书,没有什么学习借鉴的地方。
乔柔手落在一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上,惊讶了一下。书原来两个世界还有一样的地方?她抽出书当场看起来。
角落里的龚雨欣注意到乔柔真打开一本书开始看,多注意了两眼乔柔。
漂亮且精通外语到能看懂专业原文书,没在书店见过,也没在大学里见过。
是红日大学的新生?
第31章
乔柔精通英语。
她的英语侧重在口语以及商务英语上。在全球村的时代浪潮下,想要将生意做大做强,会英语沟通是最基本的技能。出门在外谁要是不会两种语言,那可只能关起门来做生意,最终发展有限。
别的文艺名著外文书她或许会有文艺性词汇看不懂,但这类管理型的书简直通读毫无阻碍。
事实上,翻译是一个非常需要个人能力的活。越是充满俚语和文艺用词的书籍,直译越是常常会搞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笑话,而专业用词多的书籍,翻译起来更困难,因为不同语言文字环境内可能不存在某些词。
舶来语就是如此。
很多词汇大家说惯了,会觉得中文里本身就有这些词。事实上由于竹简沉重、纸张昂贵,历史上语言一旦落于书面,基本上习惯于用单个字来指代物或者事。成语几乎后头都代表一个故事了。
演变到现在,为了能够普及文字,白话语言词汇和表达多了起来,修饰更丰富起来。到后三十年网络用语都会被收纳入辞海。
但不管如何,不同语言环境所表达的东西总会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