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的种植方法对这山林伤害太大了,他们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山林都会毁于一旦,现在他们人少还好,等之后他们人多了,这伤害就是不可逆的=。只要他们定居下来,就是付出些代价也没有关系的。”
“而且,这是初期投资,之后就是互利互惠,宁州不像苏杭地区,土地肥沃,都是平原,宁州都是山,宁州的发展和山是分不开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宁州人还是要靠这山水。”
“继宁,你想的这在这山上种药材的事情,大有可为啊!”
“恩,这是我想了好久的,宁州这样的气候,自然也孕育独特的药材。”
“不仅是药材,还适合香菇的种植,我想将我们家的香菇都交给这宁州的百姓。”
谢继平道:“我看到他们也有香菇,和我们的不一样。”
“这些香菇的品种虽然不一样,但是种植方法应该是大同小异的,咱们可以好好的研究。”
谢继宁牵着马,一边走,一边和孙大夫还有谢继平聊天,下山之后,几人才翻身上马。
王捕头问道:“大人,咱们接着去那里。”
谢继宁道:“刘师兄他们去陈家那一带了,咱们也往陈家庄吧!”
“是,大人。”
一行人打马往陈家庄走去,马蹄声在路上响起,激起一片尘土。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3-27 21:09:41~2022-03-27 23:41:5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搞基家的鸟宝宝、我就是看看、趴趴猫 5瓶;
第212章 (第二更)
下午, 几人的马这到陈家庄的地界,陈家庄已经不在福鼎县的地界,而是在宁州治下宁德县的地界, 说是陈家庄,其实应该叫做陈家堡。
因为这里以陈家为首,建立了一个土堡,有城墙,有公共建筑, 有民居,甚至还有集市。
一行人远远的就能看见陈家堡,陈家堡依靠山而建,占地甚广, 土木结构的墙, 前后两道城门。
王捕头介绍道:“这陈家来咱们宁州已经好几代,前朝就在这了,这陈家堡是前朝末年, 因为战乱修建,那些年庇佑了方圆数十里百姓, 这陈家在本地颇有名声。”
谢继宁将马放慢,慢慢的城门走去, 轻声说道:“不仅如此, 这陈家这一代也出了不少的人才, 他家有一个陈文乔乃是我的同年, 考中庶吉士, 如今在翰林院。”
谢继宁忽然想起自己的同年,因为永安帝严令禁止科举考生私下自己做同年录,所以谢继宁对于自己的同年, 只是认识前面的几个,之所以知道陈文乔,是因为陈文乔考进了翰林院。
王捕头道:“这陈文乔是陈家的嫡系长孙,自小就有才,小小的年纪就拜得名师。”
“其他人呢,这陈家在此地经营多年,应该出了不少人才才是。”
王捕头挠挠头,笑着说道:“属下对这方面知道得不多,这些陈主簿他们读书人要了解一些,但是有两个重要的我倒是真的知道,他们陈家五房的陈骏如今是宁德县的教谕,还有一个陈远是福安县县丞。”
“咱们州城呢,福鼎县衙门呢,有吗?咱们州城的人我都有印象,应该是没有,倒是福鼎县衙门的我不太清楚。”
王捕头也表示不知道,谢继宁道:“定然是有的,他们陈家在另外两县都有人,在州城自然也有,只是可能不是官员,是小吏,宁州官吏众多,自然就不引人注意了。”
“他家既然在本地名声尚好,咱们直接去进去拜访吧?”眼看就到了城门口,谢继宁翻身下马。
陈家堡因为是民居建筑,城墙的高度要比官府的矮,城墙也有些破旧了,仔细看还能看出一些因为战争所导致的损坏。
谢继宁几人走进去,只见里面的居民虽然因为这个时代的原因,都面黄肌瘦的,但是精神状态都还可以,也笑得自然,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百姓都是麻木的,没有多少鲜和的。
见到谢继宁一行人,都好奇的看着,面对谢继宁看过去的眼神,都腼腆低头,有胆子大的,只是低头之后还悄悄的抬头看。
谢继宁心中一定,单单看这些人的精气神,就知道,这陈家不是沽名钓誉,至少在这陈家堡里面是不错的。
陈家堡虽然叫陈家堡,但是这么大的地方,不可能只有陈家,还有其他的小族在,都依附陈家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