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是爷爷,我会的。”

应文虽然定亲了,但是还是要去书院读书,回到书院之后,大家才知道,秦弘厚之后就不来了,听说往省城读书去了。

“我有一个表哥在省城的书院读书,秦弘厚就去他们书院了。”张仁学兴致勃勃的跟大家分享,这个假期他去他祖父那里了。

“本来我祖母让我去她们那里读书,我舍不得你们,就又回来了,我祖父说之后我还要回原籍考试,就不折腾了,就让我回来。”

“你去你祖父那里了不知道,应文定亲了,还是我去提的。”

张仁学随口说了恭喜,然后满不在乎的说道:“我也定亲了,是我祖父的同僚家,这次去就是去提亲。”

“啊”谢继宁惊讶,应文一向稳重,张仁学还是小孩子的样子,没想到他家动作这么快。

谢继宁打定主意,要赶紧和自家师父师母爹娘说清楚,自己不想成亲,不能给自己答应亲事。

没有秦弘厚的观一书院,谢继宁呆得很自在,尽管他们还是要学很多东西,但是毕竟是秀才了,书院的管理没有这么严格,加上谢继宁天赋出众,又不忙着考试。

所以可以自由自在的学一些其他东西,每天骑马射箭,琴棋书画,这些艺术鉴赏类的,谢继宁都捡起来慢慢的学,慢慢的竟然找到了前世大学时候自由自在的感觉了,可惜的是大学不仅有自由,还有实习。

赵怀瑜考了进士之后就来怀安县,在这里耗了好多年,明明可以凭借家世离开,但是却一直没有走,就是心里想做出一番事业。

如今怀安县的路修好了,河道竣梳了,庄稼丰收了,家家户户的日子好过了文化教育也因为观一书院,在整个省城都有姓名,算起来,就有一件事没有做了,那就是记录下来。

“我应该还能在这里待上两年多,这地方志应当能在我在任的时候修出来。”赵怀瑜意气风发,他今天是故意带上礼物来拜访刘方杰,想请刘方杰帮忙主持编纂地方志。

见刘方杰只是默默下棋,不接话,赵怀瑜再接再厉,接着说道:“整个怀安县甚至说整个济州府,还有谁比你更适合修这地方志,非你莫属。”

“有头绪了吗?怎么开始。”刘方杰心动了,这样的事情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一件当仁不让的事情,赵怀瑜一说他就心动了,只是故意端一下而已。

“今年衙门颇为富裕,而且上面又是免除税收的,经费方面不用担心。”

这话一说,刘方杰就放心了,这谈钱虽然俗气,但是这不是他一个人能修的,赵怀瑜特意来请他,显然是想让他连观一书院的其他人也带上。

“目前来说,怀安县的地方志还是前朝的,如今的还没有修,所以都要重新开始,好消息是之前在宁哥儿的建议下,有部分读书人下去田野调查,找到不少的特产,让人可以发家之外,还做了其他方面的记录,这些都是可以用来修地方志的资料。”

“怪不得我徒弟当时提出田野调查你很支持,原来早就打算修地方志。”

“刘兄,我等做官,还是逃不过名利,还有什么比青史留名更让人向往的呢?国史我可能没机会,但是怀安县,必然会为你我留下一笔。”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2-09 15:13:09~2022-02-10 20:25: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浅水炸弹的小天使:啊喱 1个;

第124章 (第一更)

谢继宁知道自家师父即将修地方志, 兴奋的问道:“师父,我们也要参与吗?”

“这件事由我还有李夫子负责,书院的众多参与, 你是我弟子,我能忘记你,肯要带着你们参加。”刘方杰看着兴奋的弟子还有孙子,也不吊人胃口,直接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师父, 那还有谁也一起啊!”谢继宁追问,

“赵知县还安排了其他的不少的秀才来参加,都是经年的老秀才,对下面的了解颇深, 对整个怀安县一些风俗地理耳熟能详, 你们两个到时候要和她们多学习。”

“至于书院,秀才以及之上,愿意的人都可以参加, 有所顾忌的书院也不勉强,毕竟这个耗时很长。”

很快, 这个消息就在怀安县传开了,到处都有读书人在议论纷纷, 很多人纷至沓来, 因为观一书院藏书众多, 地方也宽大, 索性刘方杰就将修书的地方设立在观一书院。

那些被邀请来参加修书的读书人也住在书院, 谢继宁几人负责接待,来的人虽然是同一天,但是因为距离交通问题, 有早有晚,谢继宁几人只能在书院门口的长亭里面坐着等人。

风吹过树梢,带来阵阵凉意,几人在玩微型的投石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种类似的玩具在怀安县流传开了,县城杨家木匠,板桥谢家湾两个地方都有出产,两个地方互通往来,互相交流技术,简直承包了附近的玩具产业。

几人正在玩耍的这个是张仁学买的最新款,很小的一个,放在桌子上就可以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