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心里想,这外孙本来就聪明,亲家又带得亲,在这听到什么,回去和亲家说了,又是事端。

李麦穗道:“娘,这些都是家里的心意,我公公婆婆都是知道了,这些东西有些是我婆婆分给我的,有些是我上县城买的。”

谢继宁也说:“外公外婆,这些都是我爹娘的一点心意,你们不要留着舍不得吃。”

张氏这才站起来接过东西放到屋里面。

正在说着话,大舅妈王氏带着儿媳妇和女儿就进屋了:“宁哥儿,这是你小表姐梨花,你们一起去外面玩,大舅妈这就给你们做饭。”

谢继宁见屋子里面窄小,就抱着弟弟去了,李家屯是一个很大的一片平地,地理环境比谢家湾好。

谢老三总是酸溜溜的说,他们李家刘家张家就是仗着有好地。

李家已经在李家屯繁衍数代人了,早早的占据好的地,方圆数十年刘家李家的肥田要比别家多一些。

李家屯是李杏花和李麦穗的娘家,又离谢家湾很近,所以早早就学习了谢继宁的积肥的方法,这些都冬天了,家家户户还在忙呢。

谢继宁抱着弟弟,只听得旁边的小表姐开口道:“宁哥儿,你要玩什么,我带你去。”

谢继宁道:“表姐,我外公外婆最近身体怎么样,你们在忙什么呢?”

梨花认真的回答道:“我爹他们这两天在捞鱼呢,你要不要去看看,我带你去,”谢继宁欣然前往。

谢家湾没有专门的鱼塘,想吃鱼了,只能去附近的小河里面去捞一些野鱼,又费时,又费功夫。

而且由于缺乏佐料还有做鱼方法,大家做的鱼的味道都普普通通的,要么没什么味道,要么腥臭。

李家屯则是专门建了一块鱼塘,里面养的有鱼,每一年都会打鱼,大的捞起来,小的放下去。

谢继宁跟着梨花去的时候,就远远看见几个舅舅都在,天气虽然冷,但是大家都做得热火朝天的,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

谢继宁老远就叫道:“大舅二舅三舅小舅,大堂舅……”光打招呼就打了好久,因为在场的全部都是李家一家人。

大舅舅李承荣大声的笑道:“宁哥儿,你来舅舅家玩啊,来得正好,我们起泥起了好几天了,现在正好打算捞鱼了,你先在舅舅家吃,然后回去的时候带一些回家。”

继宁想,正好这一次,奶奶买了很多作料,到时候,自己一展身手,教自己娘亲好好地做鱼来吃。

二舅李承华见侄女和侄子还在往池塘边走,连忙挥手阻止道:“梨花、宁哥儿,可不能过来,尤其是宁哥儿你还抱着弟弟呢。”

“这水边的坎子上,都是刚刚才挖出来的泥巴,又软又滑,危险得很。”

谢继宁仔细一看,原来是池塘边上的野草太深,泥巴堆着就不太显眼了。

不只是今年的池塘底泥被堆在了边边,是每一年的都是这样堆的,一层一层的,将池塘边越堆越高,这样池塘也越来越深了。

谢继宁问道“舅舅为什么这样堆放,这样有点浪费。”

结果大舅舅认真的回答他,“这想法还是你大外公想出来的呢,这往年都要到好远的地方处理,这样堆,塘子都要深一点,每年的鱼都要多打一些。”

谢继宁道:“这样有点危险。”

李承荣骄傲的讲:“池塘深,家家户户的小孩子管着一点就是了,这田坎,你就更不要担心了,这泥是粘的,好几年了都没有事情。”

谢继宁猛然反应过来,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这泥巴这泥土可以用来肥田,养鱼的池泥富含有机质,是上好的肥土,可以用来改善土地。

谢继宁认真的问:“舅舅,你觉不觉得这边上的野草涨的特别好。”

李承荣一看,果然,“宁哥儿,你是说,这土好,肥地”

谢继宁说:“这土都是鱼的粪便,用来肥田再好不过了,用在稻田里面,稻子都要增产啊”

“宁哥儿,你说的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