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人,不如将人传来问问,如果是真的,就县里推广,此事一旦成了,那我们县将大大进步,每年冬天老了的人也会少一点。”

说道此处,在场几人都心有戚戚,每年天冷,不管是县城还是乡下,都会有不少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因为冷和饿,过不了这个年关。

事关明年的春耕,赵知县当即决定,立即让人去传谢家人来一探究竟。

衙门里来人的时候,谢老三和谢如方都特别紧张,刘方杰道:“如何答对我已经和您二位说过了,不必害怕,这是好事情。”

谢老三父子也知道是一件好事情,但他们一直以来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之前谢继宁拜师虽然人多,但是他们不是主角,当时他们光顾着高兴了,都想不起来紧张,事情也就那么过了。

这次谢继宁不在,刘方杰不打算插手此事一下子让他们直接去见官,怎么可能不紧张。

衙差直接将谢家父子带到衙门的后院,谢老三他们到的时候,只见几个大人正在喝茶。

谢老三谢如方赶紧行礼:“见过大人”

赵知县朗声笑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谢老丈请坐。”

谢老三谢如方半坐在椅子上,然后慢慢的端起茶来喝了一口,缓解紧张的情绪。

李师爷问道:“老丈,我家大人传唤你们来是为了肥料的事情,大致情况刘山长已经在书信当中说了,具体情况请你们来详细说说。”

谢老三慢慢平复心情,心里告诉自己,同样的话和宁哥儿的师父都已经说过,他还是四品官呢!不要紧张。

又见赵知县等人态度和善,就慢慢开口说了起来。

谢老三说,谢如方补充,间或赵知县等人问,一晃眼就说了一个时辰,衙门里面的众人这才将情况摸清楚。

赵知县问清楚了细节,得知这是可以普遍推行的,就和谢老三他们说:“明年春耕要紧,你家里愿不愿意将这个方法教给县里的众人呢?”

谢老三连忙说愿意。

第19章

于是这个冬天,怀安县下的各里正还有甲长乡绅都接到一个传唤,到怀安县县城的官田里面学习。

大家到了县里官田才知道,县里竟然有人想出办法,用一些牲口或者人的粪便搭着落叶草料,就发酵成了肥料了。

县里让大家来就是让大家学习,然后回去交给村民。

赵知县安排人将谢继宁的方法抄写复制出许多份,然后让这些里正乡老学习和回去教学同时进行,以免耽误前期发酵,后期施肥。

这个冬天,谢家许多人都有了一份工作,到处教学。

县里安排谢家人去进行教学,谢如方不放心的是自己家三弟和儿子辛辛苦苦弄出来的盆栽,为了让谢如方放心,谢继宁自己接手过来,保证会处理好,谢如方只能怀揣着担心去处理差事。

在刘方杰的炫耀之下,果然,怀安县的主要读书阶级的人都对这个感兴趣起来了,谢继宁冬至带来的盆栽销售一空,尤其是微型景观特别好卖。

谢继宁安排师父家的下人和王家人去家里将剩下的拉来,族里有牛车的劳动力也一起帮忙他家处理这一件事情,应文除了读书,也是每天都跟着帮忙,算账处理杂事。

才一个月不到就将谢继宁家里面的所有的都卖光了,县里有其他商人看到这个商机,纷纷从王家杂货铺买去然后复制想要效仿,结果发现市场已经暂时饱和了。

怀安县总体贫困,对于想黄杨老根还有盆栽这样不当吃又不当喝的艺术品,会欣赏的有钱有闲的没有多少,怀安县的经济文化兴起还是刘方杰回乡办学之后了。

而谢继宁先一步准备,当时目光所及,能看得到的老根,可以组合的景观都栽种了,抱着卖不出去就自己留着欣赏的心态,所以库存足够。

这些库存足以满足怀安县为数不多的士绅阶级,等到这些商家研究出来,并且成功的栽种好了,都还不确定能不能活的时候,谢继宁家已经卖空了。

一些有实力的商家开始打着观一书院的夫子都喜欢,先生都要的旗号往周边县城往济州卖了,几年之后,这盆栽到成了怀安县的一个不错的商品的代表性商品。

盆栽结束之后,谢继宁带着应文还有拖油瓶应武一起去王家铺子结账,王来福远远的看着谢继宁,就高兴的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