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琏儿的意思是?”贾代善问。

“如果我通过隆盛银楼和王子腾等外官联络,而我附近有好几家亲王府,我会设法让几家亲王府的人都经常和隆盛银楼有来往,那么即便有人查,也会查到好几家亲王府身上,而非直接确定哪一家,这样的事,自然是水越浑越好。几家亲王府住得近,管事之间也必然常来往,相约去某家银楼、布庄,皆是常事,为何覃先生会看到只有一个管事频繁路过那个路口呢?水太清了,清得能看清水里只有一条鱼,仿佛等着人去捉似的。”贾琏仰头看贾代善。

贾代善一听到这里就明白了,接着贾琏的话补充道:“若是我要祸水东引,让暗中查探的人查到其他王府头上,便会只派一个特征明显的人做诱饵,这个人虽然经过乔装改扮,但是最好能让人一眼认出是细作;而这个人从接洽的暗桩出来后,会去一个我想让对方看到的地方。这样,暗中调查我的人就会找上别家,让他们两虎相争,而我金蝉脱壳。”

“如果我并不知道有没有人在追查我,只是疑心自己被人盯上了。那么我抛出一个诱饵将追查我的人误导到另一人身上,不但能借刀杀人,同时还能堂堂捕蝉、黄雀在后,将追查我的人引出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便是引蛇出洞。此计一箭双雕,我却毫发无损。”贾琏又道。

贾代善听完,笑了起来。祖孙两个都是聪明人,说到此处,已经无需多言。

于是贾琏话锋一转道:“祖父说忠顺王经营启明多年,能够如此周密布局的,孙儿依旧觉得是忠顺王手笔的几率最大。忠顺王手上有启明,咱们断不能以卵击石,让覃先生收了线人,再莫去管隆盛茶楼如何。”

因为到底没查隆盛银楼是谁的产业,贾代善依旧有所疑虑:“这里头还有一事不明,前儿宁国府发生行刺未遂案,当时我们都猜测青瑟行刺的对象是忠顺王。唯有如此,才能让皇上觉得宁荣二府针对忠顺王,进而疑心到太子头上。

如今琏儿又说推动巡视粤海的人是忠顺王的几率最大,王子腾乃是听命于忠顺王的。那么这一滩浑水中是否还有别的势力介入?那日在宁国府刺杀忠顺王的人又是谁派的?”

贾琏歪头想了一下,十分笃定的道:“孙儿猜测青瑟是忠顺王的人!”

贾琏此言显然大出贾代善意料,转念一想:古有周瑜打黄盖,今未必不能有忠顺王演苦肉计,青瑟的确有可能是忠顺王的人。只是那日青瑟尚未出手就被生擒,这苦肉计自然是演不成了。但这也仅仅是可能性之一,贾琏的语气为何如此肯定?

于是贾代善反问:“琏儿为何如此笃定?”

贾琏道:“琏儿细细梳理了一下推动督察御史巡视粤海之事,发现要成那改天换日的大事,并非掌握粤海一处就能成功的。四年多前,祖父险些被人下毒,那件事若成,现在对方已经掌控平安州;这次通过巡按粤海掌控粤海,都是为了实现那惊天大事布的局。如果这次也得手,日后如法炮制,再控制几个战略要地,成就大事也指日可待了。也就是说,这一布局至少四年多前就开始了,有可能还更早。